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青海省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与管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09:06
【摘要】:近年,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国家提出要建立资源与环境相均衡的国土空间格局,要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国土空间是生态空间管制的基础。本文从“三生”空间角度出发,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开展以地类图斑为评价单元的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可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制订空间开发管制策略提供依据。论文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引入“三生”空间理论,构建了符合青海实际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揭示了“三生”空间总体格局及区域差异特征,并采用信息熵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青海省的生态空间居绝对主导地位,空间结构变化既受到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也受到人口经济发展、城市化和政策、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2)开展了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青海省2015年生态服务价值高达9132.4×108元,是同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8倍,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远高于生产价值;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占总价值比重最高;生态价值最高的地区是玉树州、海西州及果洛藏族自治州。(3)基于土地建设开发适宜性和耕地生产适宜性评价,对全部国土空间范围内适宜生产建设和耕地开发的区域进行了分级分区,通过与现状建设用地和耕地开发布局与规模匹配得出开发压力状态指数,综合判定各县(区)土地资源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建设的承载水平。(4)构建以建设开发适宜性、耕地开发适宜性及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的“三生”功能评价体系,以地类图斑为单元,开展国土空间“三生”功能适宜度评价,基于GIS采用三维魔方法模型判定各地类图斑主导功能,综合划定出国土空间功能区。并从用途管制、开发强度、生态保护、功能调整等方面对各功能区提出管制规则。本文从“三生”功能,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以及“三生”功能适宜度综合判定等角度,对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功能分区,提出分区管制规则,可为推动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国土空间有序开发提供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05
【图文】:

赋值,图斑,生态服务价值,服务价值


宜程度划分为低、中、高级R%并依次赋值为1,2,邋3。生态服务价值量根据评逡逑估价值标准化后结果分级赋俏,建设用地图斑不具有生态服务价值,赋值为0逡逑夕卜,其他地类图斑分为低、中、高,分别赋值为1,2,邋3。具体步骤如图3-4逡逑61逡逑

青海省,山地,分级图,坡度


以上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0.24%、44.74%、26.90%、10.41%和7.71%,其中逡逑坡度超过25。以上区域主要集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都兰县逡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市(图4-2),该M域生态功能重要性和脆弱性高,逡逑E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频发,不宜进行大规模工、丨k化城镇化^u发,逡逑国土开发建设限制性较高。逡逑65逡逑

青海省,高山,唐古拉山,阿尔金山


邋I邋I邋1逡逑图4-1青海省高程分级图逡逑青海省内山地分布较多,且坡度陡、平地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逡逑积的2/3,平地占丨/3,其中高山地占40.08%。全省坡度位于0-2°、2-8°、8-15°、逡逑15。以上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0.24%、44.74%、26.90%、10.41%和7.71%,其中逡逑坡度超过25。以上区域主要集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都兰县逡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市(图4-2),该M域生态功能重要性和脆弱性高,逡逑E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频发,不宜进行大规模工、丨k化城镇化^u发,逡逑国土开发建设限制性较高。逡逑65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涛;;国土空间开发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专题讨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2期

2 史家明;范宇;胡国俊;张洪武;金岚;汪燕衍;陶英胜;;基于“两规融合”的上海市国土空间“四线”管控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7年S1期

3 王惠琴;;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08期

4 张衍毓;高秉博;郭旭东;陈美景;任艳敏;李晓岚;;国土空间监测网络布局优化方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8年01期

5 张晓玲;赵栻泰;贾克敬;;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历程与思考[J];中国土地;2017年01期

6 杨晓红;;“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思路[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年01期

7 黄金川;林浩曦;漆潇潇;;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3期

8 叶菁;谢巧巧;谭宁焱;;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1期

9 向亚丽;杨浩锋;;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7年09期

10 周浩;王萍;蒋红兵;;川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J];地理空间信息;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男;罗天骐;李丹妮;;“四化同步”背景下的国土空间优化模型研究——以天津市太平镇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C];2017年

2 蔡玉梅;王晓良;庄立;;中国省级国土空间多功能识别方法研究——以湖南省为例[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蔡玉梅;马世发;念沛豪;李景玉;;省级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区划方法研究——以湖南省为例[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4 肖金成;欧阳慧;黄征学;;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5 王传胜;;“新常态”下青藏高原重点开发区域国土空间利用研究[A];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周国富;李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7 李剑;陈刚才;;环境保护规划在我国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及转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孔祥斌;赵晶;;北京市落实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前言:从资金流的视角理解气候融资[A];2012中国气候融资报告:气候资金流研究[C];2012年

10 沈亚生;;生态与土地资源研究的主体定位与价值取向[A];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彭小云;湖南统筹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常斐;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N];成都日报;2017年

3 宋越;国土空间大数据发展迎来新契机[N];中国矿业报;2018年

4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国土资源局 贾玉婷 韩斌;发挥国土空间载体作用,建设绿满铜山美丽家园[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李己平;吉林:让各家规划不再“打架”[N];经济日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周晓东;国土空间管控重塑绿色安徽[N];江淮时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孙国瑞;“多规合一”:路程还有多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8 王争亚;生态红线落地要解决四个问题[N];中国环境报;2017年

9 邓海建;生态红线,须牢牢守卫的生命线[N];广东建设报;2017年

10 本报评论员;生态红线要划在头脑里落实在大地上[N];光明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司慧娟;青海省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与管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张路路;湖南省国土空间共生分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金贵;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4 陈丹;矿业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5 闫晨红;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管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丁于思;湖南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骏杰;基于“多规合一”的地级市国土空间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张奕凡;烟台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D];鲁东大学;2018年

3 黄媛玉;镇域国土空间类型划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年

4 罗琛;基于“多规合一”的上林县国土空间综合分区与优化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5 周颖颖;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我国国土空间特点与国情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新华;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土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7年

7 周阳;基于限制开发区的湖北省五峰县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远云;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9 刘飞;国土空间功能分异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孙国庆;多规合一国土空间综合分区方法与支持工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2796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96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