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16:43
【摘要】: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形态,自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企业的普遍青睐,并得到迅猛发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播到我国。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和“黄金产业”,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但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现状而言,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多数物流企业没有准确的服务定位,服务意识淡薄,致使大部分外资企业和国内的工商企业对其服务表示不满,甚至有高达78%的外企认为,中国物流服务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树立物流服务理念。在服务内容方面,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还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和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和自己的特色服务。如何通过营销管理创新来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解决营销理念滞后于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己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课题。 本研究借鉴了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理论,吸收了服务营销和关系营销的精华,运用综合集成的手段,对物流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寻找出一条增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巩固长期、稳定的客户,推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首先从政法、经济和技术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宏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即从工商企业的物流运作现状、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状况、对现行服务的满意度、所希望的新的物流服务内容、物流代理商的选择意愿与标准以及物流的供给结构、供给能力、供给水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论述。 其次,在引入市场营销的重要理论——市场细分与定位概念的基础上,对物流市场从服务特色、产品价格、主导区域、主导行业和客户群体作出了进一步的区分与定位。并指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期达到双赢的结果,进而实现供应链最大化的整体利益。 物流企业获利的手段是其提供的服务。在深入研究物流服务自身所特有的不可触知和质量难以保持等特点之后,指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其服务进行有形展示,并进一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259.23
【图文】:

中国物流,生产制造,市场供需,市场供需状况


生产制造企业成品库存周期本章图表来源:中国仓储协会第四次(2003年)和第五次(2004年)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

商贸企业,商品库存,周期,运作现状


目前企业物流运作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1)工商企业库存状况有很大改善。图3一2生产制造企业成品库存周期本章图表来源:中国仓储协会第四次(2003年)和第五次(2004年)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

商贸企业,物流作业,指标图,运营过程


40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图3一4物流作业指标图3一4表明: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平均货损率基本上在2%左右;配送的及时性和一致性是客户创造服务价值中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工商企业的配送及时率在9%0左右,单据处理准确率都高于96%,相对于第四次调查均有一定改善,其中回答“订单处理准确率高于98%”的企业比例都基本达到或略超过50%。横向比较,商贸企业的作业过程略微优于工业企业,与第四次调查结果相似。3.2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状况分析3.2.1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界定在进行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的对比分析之前,先对第三方物流需求进行界定。第一,要明确物流需求与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区别。第三方物流需求是总体物流需求中能够转化为社会化需求的部分,即通过供需方之外的社会化物流组织来完成物流量。目前世界第三方物流平均仅占物流市场总额的%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茂伟;中国发展4PL的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年25期

2 聂晶晶;;我国物流企业的环境分析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3 卢芳;;我国农村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外部环境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9期

4 戴华秀;;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华章;2010年16期

5 张静;;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环境和运作模式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8年06期

6 陈永华;于伟;;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及策略建议[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8期

7 张田琳钰;;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的一般分析[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4期

8 冯霞;;第三方物流企业代收货款业务发展研究[J];中国储运;2007年11期

9 王潇,王治和;基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J];甘肃科技;2005年06期

10 邱乾谋;;中铁伊通:铸就汽车物流优秀品牌——访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斌;;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案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2 于志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发展思路[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冯彦辉;;作为市场中介的第三方物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4 周汉华;;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案例》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5 杨隆华;张继东;;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新型工业化的服务体系[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6 张哲;;七个手段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7 衣春光;鞠颂东;;浅议第三方物流服务网络[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罗毅;李孟军;;第三方物流介入军队保障体系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童文君;;邮政发展第三方物流初探[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胜旗;赵坚强;薛涛;;供应链竞争趋势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杰作伟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解决方案(上)[N];中国商报;2001年

2 杰和伟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解决方案(下)[N];中国商报;2001年

3 ;避“单项”抓“全能”[N];人民邮电;2001年

4 菲奈特融通公司高级顾问 陶赣;邮政怎样走向第三方物流企业[N];中国邮政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张钰梅;宝供的所为与所不为[N];国际商报;2008年

6 ;物畅其流[N];计算机世界;2001年

7 本报记者 彭建真;第三方物流企业找得到市场找不到感觉[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 赵杨 李蕊;脱胎换骨[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9 孙麟;从第一方物流到第N方物流[N];现代物流报;2008年

10 包斯文;天津宝钢储菱公司营造钢材第三方物流企业强队[N];中国冶金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翟立宏;信托产品创新:要素解构与环境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喻德忠;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污染物处理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蹇令香;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5 刘蓬;第三方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何东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环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江舰;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吴洁;项目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多目标综合优化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燕;基于大规模定制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梁静;基于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及信息共享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舒;CI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张发平;武威南车站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益群;CSL公司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规划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4 荀湘虹;南粤物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婧;中远物流竞争战略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田源;中国第三方物流行业分析及前景预测[D];东南大学;2005年

7 薛冰;第三方物流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于洁莹;市场营销推广领域第三方物流应用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姜丹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张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9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99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3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