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企业物流外包管理决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19:25
   目前,外包已成为物流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尽管供需双方都已深刻认识其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物流外包又举步维艰,常常出现中断,甚至失败。因此,揭示物流外包机理,分析物流外包动因,研究物流外包管理决策方法,对于推动国内企业物流外包和国内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物流管理、外包管理、统计分析和系统工程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国内外管理学界关于物流外包的前沿成果以及国内物流外包的发展现状及迫切需求,运用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企业物流外包动因、物流外包模式选择、物流服务商选择、物流外包风险管理、物流外包满意度评价等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在揭示物流外包机理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物流外包的动因及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然后运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针对国内企业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降低经营成本、规避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响应速度、增强组织柔性、优化供应链管理是目前国内企业物流外包中最为关注的主要动因;企业传统经营思想的制约及其内部抵制变化,物流服务商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不足及其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的落后,市场中缺乏专业物流顾问以及信用缺失等因素是制约或导致物流外包失败的主要动因。由此铺垫后文的研究,也可为企业物流外包决策提供参考。 2.从企业成本、利润、服务和风险管理等角度出发,归纳物流外包模式选择的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风险性指标等,提出了集成灰色关联和TOPSIS方法的物流外包模式选择方法,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由此为企业选择物流外包模式提供了决策模型。 3.通过提出物流服务层面的考核指标,将平衡记分卡拓展至五维,构建了评价物流服务商的选择指标体系,克服了传统财务指标方法的不足,增加了非财务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Delphi法、AHP法、乘法合成法等方法的优点,提出了集成评价方法。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结果的直观性,为企业选择物流服务商提供决策模型。 4.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物流外包的内外风险因素及其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基于GA-CBR的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警管理方法并进行了实现研究,为企业管理物流外包风险提供决策支持。 5.从顾客满意度的角度提出了物流外包满意度评价的原则和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物流外包满意度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算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及优越性,为企业管理物流外包质量提供决策支持。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252;F224
【部分图文】:

服务商,物流服务


美国物流服务商提供的物流服务项目191

物流外包,美国企业


Figure1.2UsedroPortionoflogistigesservieebyAmerieaenterPrise目前,美国物流外包给物流服务商的比例约为58%,并且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整个美国物流外包的收入以年均15%一20%的比例递增,在图1.2中显示了91年到03年美国物流外包业务的比例[9]。由此可见美国物流外包的发展相当迅速,究其原因主要是得益于完善的制度。由于政府对物流产业采取不干预的态度并在法律上予以保障,因此,外包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直接签订合作合同而不用顾虑物流市场的运作和商业秘密的泄露等问题。对外包企业而言,他们只要将货物集运、库存管理、条码标签、分拣挑拣、订单执行等业务(包括售后退货、修理更换、货物回收销毁、网络订单执行以及电脑装配销售渠道)完全交付给物流服务提供者就可以了。此外,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广泛的配送网络使自动化分拣、存取系统等大型配送运输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成为物流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日本一政府主导型日本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特别拟订了《仓库业法》,并且在

物流外包,模式选择,指标体系


保证其物流业务以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健康发展。4.4.2物流外包模式选择指标体系根据上述选择原则,本文总结的物流外包模式选择指标如下(如图4.2所示):1.技术性指标I”01,主要从技术上衡量各模式的优劣:(1)快速性:指物流运输过程的迅速程度;(2)安全性: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意外,正常抵达目的地;(3)舒适性:指物流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程度;(4)灵活性:运载工具对物流线路的非依赖程度及采取紧急措施的可能性。(5)作业灵活性:调整仓储策略和作业程序以满足产品和客户需求能力。(6)地点灵活性:迅速调整仓库地点和数目以适应季节性需求变化。(7)规模经济:指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来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的能力。高流量的物流一般能分摊技术上、经济上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目标层技术性指标风险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源人成本力资顾成服务本客物流理成本管物成本流交易外包可﨑菲性风产要素市场险品应供商管理风险规模济经地活性灵点性作业活灵灵活性舒适性快速性全安性模式模式模式n图4.2物流外包模式选择指标体系① Figure4.2IndexsystemofPatternseleetedfo一Iogistieso一ltsoueing{本文整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华,张雅维;企业物流外包利弊分析[J];江苏商论;2002年08期

2 孟祥茹;;基于社会交换的物流外包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5年11期

3 ;如何建立物流外包联盟[J];招商周刊;2005年09期

4 朱世平;;供应链环境下物流外包的风险和效益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5 朱亚娟;;物流外包的企业战略抉择[J];中国市场;2006年28期

6 李桂艳;;企业物流外包决策分析[J];中国储运;2007年10期

7 宫成荣;;物流外包的风险规避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年06期

8 ;我国食品物流外包的发展[J];中国包装工业;2008年07期

9 张戈;;我国企业物流外包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10期

10 王恩涛 ,邵清东;物流如何外包[J];IT经理世界;2002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杰;;农村流通企业的物流外包博弈模型分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2 李壮阔;;基于矩阵博弈的物流外包业务分配策略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淑云;;基于交易费用的物流外包机理研究[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彭本红;李太杰;周叶;;物流外包的多阶段合约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电生;刘凯;赵闯;;基于双方协商机制的物流业务外包竞价模型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从物流需求商业标准看企业物流外包[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7 ;融入生产环节 承接物流外包[A];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8 ;应用物流外包 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A];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9 ;电信行业物流外包渐成趋势[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10 ;适应制造业物流外包新模式 探索物流业增值服务新途径[A];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宗文雯;道鑫公司9个方案赢得20亿元生意[N];江苏经济报;2009年

2 恩涛 清东;物流外包八要素[N];浙江日报;2002年

3 陈圣莉 杨玉华;物流外包是未来发展方向[N];商务时报;2008年

4 ;国际未来流行物流外包[N];深圳商报;2004年

5 宗编;欧洲物流外包需求增长强劲[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杨晓;物流外包“抖包袱”[N];经理日报;2003年

7 记者 阮栩;物流外包好看不好吃?[N];信息时报;2003年

8 范洪轩;90%企业对销售物流外包感兴趣[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9 驻汉堡记者 龚艳平;北美物流外包的新特点[N];中国交通报;2002年

10 赵经泰;开普动力:物流外包提高企业竞争力[N];现代物流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国兵;企业物流外包管理决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王晓玉;物流外包背景下市场导向、运作协同能力和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徐娟;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梁静;基于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及信息共享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聂凯;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陈冬冬;农业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白晓娟;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机理及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吴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企业的协调合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黄丽娟;图书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网络营销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李燕;基于大规模定制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宠;家具企业物流外包的策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韩磊;企业物流外包合作对象选择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3 钟武军;企业物流外包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涂筱兰;生态坊化妆品有限公司物流外包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袁洋;基于ACO-PPA的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绩效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6 陆俊强;企业物流外包及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7 张静波;物流外包决策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孙建勇;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孙静静;物流外包中的联盟关系研究——惠而浦(中国)案例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10 黄峧;金恒利公司物流外包服务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9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29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