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保险缴纳与支付的调整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失业保险缴纳与支付的调整研究 出处:《理论月刊》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在以往学者对失业保险费缴纳标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我国的失业保险缴费率究竟是高还是低?我国的失业保险费的缴纳时间是否合理?带着这些问题,在参考了部分国家失业保险费缴纳标准的视野下,认为应对我国当前失业保险缴费和支出分别从缴费率、缴纳时间以及支付期限上进行适当调整。提出我国应适当降低缴费率,以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或者将失业保险费缴纳时间降低到4-6个月,支付期限缩短为2-3个月的失业保险缴纳方案建议。
[Abstract]:The scholars in the past of unemployment insurance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on the payment standard put forward two questions: China's unemployment insurance payment rate is high or low? Unemployment insurance in our country the time of payment is reasonable? With these questions, in reference to th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in some countries for the payment of the standard view, think to cope with our current unemployment insurance payment and expens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payment rate, the time of payment and payment period adjustment. Puts forward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reduce the payment rate, to exp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 coverage; or th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premium payment time reduced to 4-6 months, the payment period is shortened to 2-3 months of unemployment pay the insurance proposal.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分类号】:F842.6
【正文快照】: 失业保险费缴纳标准是享受失业保险制度必要条件,本文将缴纳标准分为缴费率和缴纳时间。缴费率即个人和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费率;缴纳时间即失业人员要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缴纳一定时间的失业保险费。我国《社会保险法》(2011)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彭璧玉;论我国失业保险的费率制度创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田书格;张伯生;;我国流动就业人员失业保险模式研究与设计[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10期
3 张勇;;我国失业保险在缴费与支付层面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59期
4 郑新业;王晗;;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决定因素[J];世界经济;2011年02期
5 李元春;;美国失业保险税对我国的启示[J];税务与经济;2008年05期
6 孙洁;高博;;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汪洁;王廷瑞;孙学智;;失业保险基金筹集与支出问题[J];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10期
8 孙洁;;失业保险基金高额结余面临贬值是个假命题[J];中国金融;2010年14期
9 金季;;应尽快统一保障性缴费率[J];中国财政;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立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2 吴先国;侯波;;搜寻匹配理论下失业保险水平对再就业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8期
3 黄阳涛;周蕾;;失业保险金满足失业者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对南京市朝天宫街道的调查[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王乔;李春根;杨珊;席卫群;;我国失业保险金标准比较分析及科学确定[J];财政研究;2013年01期
5 杜玲;;社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3年03期
6 杨翠迎;王国洪;;我国失业保险金标准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4年04期
7 蒋悟真;尹迪;;社会救助法与社会保险法的衔接与调适[J];法学;2014年04期
8 孟繁元;高菁菁;;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的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第一资源;2013年06期
9 殷俊;陈天红;;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制度需求影响因素以及方案设计——基于武汉市城郊的调查数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10 张雪;;试论中国失业保险的道德风险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煜;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D];厦门大学;2006年
2 李艳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府治理失业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立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2 王乐;新余市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朐琨;泰安市失业保险制度及其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徐晶晶;城市化视阈下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研究(1978-2010)[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林阁;基于博弈论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6 徐莉;论我国失业保险的制度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丁承杰;论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08年
8 曹勤;中国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郑大军;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褚红丽;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体仁,蒋琢,吴耀敏;日本的雇佣保险制度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6期
2 郑新业;张莉;;社会救助支付水平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3 伍红;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浅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张晨寒;;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探索[J];黑河学刊;2006年03期
5 郝燕;;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工作的实践和启示[J];就业与保障;2006年09期
6 陶然;袁飞;曹广忠;;区域竞争、土地出让与地方财政效应:基于1999~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娟;我国失业统计改革的目标[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6期
2 周维松;;怎样认识失业承受力[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0年07期
3 李庆杨,李方华;发达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03期
4 孙军,赵宏梅;农村失业问题浅析[J];农业经济;2001年04期
5 盛朗;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状况[J];人口与经济;2001年02期
6 杨卫军;对我国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价格与市场;2001年11期
7 牛习昌;我国失业人口问题新探[J];经济与管理;2001年08期
8 宾建成,肖怀安;国外治理失业的政策措施及借鉴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9 高兴武;失业问题与政府的政策选择[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叶栩青,王方华;上海失业保险的现状分析和改革建议[J];上海综合经济;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敬宝;;我国教育性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蒋南平;;学习十七大精神 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中国失业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曾令华;;我国的城镇失业问题和增加就业的途径与政策[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4 练月琴;沈自力;周永中;;江苏无业失业青年就业与创业调查报告[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5 张明龙;韩瑾;;中国经济前沿再研究——城镇失业现状与治理[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6 赵准;;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失业问题的研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山东省失业预警指标体系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吴付科;曾宪初;胡适耕;;搜索、政府花费和失业[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总第21期)[C];2006年
9 温海红;;我国目前失业的成因及采取的对策[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金红;孙仁万;;关于我省城镇人口下岗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失业人口呈三大特征[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2 南开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 谢曦;近距离接触阿根廷失业保险[N];中国保险报;2010年
3 王佳航;“高学历失业”为什么?[N];经济日报;2001年
4 周晶璐;全球失业人口近2亿创历史新高[N];东方早报;2007年
5 马涛;甘肃省失业保险覆盖率较低[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旅澳学者 孔保罗;“就业直通车”:跨越金融危机下的失业严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最优的失业保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记者 陈克勤;以色列失业率创新高[N];光明日报;2009年
9 文粤;金融危机或增失业人口2000万 建筑业将遭受首轮冲击[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0 中国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 经济学博士 史晨昱;搜寻理论为治理中国失业问题提供新思维[N];上海证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1949-199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熊祖辕;中国失业治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孙强;中美失业治理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王静敏;当代中国失业保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艳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府治理失业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袁东明;西方失业回滞理论研究[D];北京大学;2003年
7 吴芹;欧盟失业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吕伟;中国“高学历”失业问题及就业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赖小琼;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刘艳;中国转型期失业问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保民;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祖文波;失业治理与政府作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殷秀才;经济转型中我国失业问题再认识与治理新思路[D];武汉大学;2005年
4 郑淑荣;中国现阶段失业保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义梅;中国治理失业的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杜娟;失业治理的政府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李钢;失业治理与政府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8 孙红玉;失业保险对就业的作用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曾毅;长沙市失业保险及其管理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贾波;沈阳市失业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1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37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