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西北师范大学
我国的村镇银行是2007年开始筹划建立的,对于这一种新型的微型金融机构,政府出台了一些法规、条例对其设立的最低资本金、展业的范围、治理结构、成立目的做了规定。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监会在公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表示对所有的金融机构放开,调低注册资本,取消营运资金限制。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首批试点将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的农村地区展开。
年6月末,在村镇银行477亿元股本构成中,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约为74%,持股金额比去年末增加82亿元,不少民资控股的银行业机构成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
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3190亿元,资本充足率达28.6 %;贷款余额1782亿元,农户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00亿元和841亿元;不良贷款率0.2%,拨备覆盖率860%。
虽然村镇银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但是它的业务种类扩展速度仍然较慢,创新程度也不高,这些受制于银行自身资金实力有限以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村镇银行的硬件设备还不够完备,具体表现在ATM机的数量较少,电子信息设备缺乏,经营服务和现代信息技术接轨速度慢。
纵观全国,由于村镇银行建立时间比较晚,农村居民心目中已经建立了自己多余收入存款的品牌效应,对于新兴的村镇银行的了解相对来说比较少,存在着对村镇银行的不信任性和不确切性。加之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以及储蓄银行等相比,网点数量不足和结算体系的落后也是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上举步维艰,因此,村镇银行存款“缺血”是国内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村镇银行缺乏金融创新意识,在扩展业务种类上动力不足,业务种类单一,缺少特色产品,业务类型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相对较少。一方面,村镇银行的目标除了服务“三农”之外,更愿意服务于能给村镇银行创造更大利润空间的其他行业,使得村镇银行业务趋同化极为严重,这也严重的影响了村镇银行的竞争实力,不能大量吸引客户,减缓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方式赶不上电子信息时代的步伐,展业方式仍以传统的人工操作为主,而且有些一般商业银行都有的业务村镇银行还没有涉足,这将削弱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
我国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比较严格,且目前的监管方式缺乏弹性,这将阻碍村镇银行的灵活性的发挥。虽然村镇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监管和科学引导,但是也不能监管过度,以至于剥夺村镇银行独立思考经营的权利,使其变得平庸无奇;也不能因疏于监管,使村镇银行暴露更多的风险敞口。目前,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这直接导致有许多实质有益的监管行动缺乏法律依据,全国各地对村镇银行的现场检查仍然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上来。
村镇银行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神经末梢,其所处的经营环境决定了村镇银行的信贷环境不是很好。首先,村镇银行恶劣信贷环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都低于城市地区,再加上我国在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较少,这导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下。其次,我国的诚信体系建设水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信用违背的现象较严重,这将影响村镇银行贷款的发放。最后,我国的保险市场欠发达,涉农的保险业务较少,而农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很大,影响着农业经营者的还贷能力,这一问题阻碍着村镇银行的贷款的回笼,造成村镇银行较高的呆账率。
我国村镇银行由于贷款项目储备少,贷款发放滞后,受业务整改等多方面原因,业务发展滞留不前,贷款项目资源储备不及时,直接影响到经营收益。重放轻管,贷后管理力量薄弱,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虽然存贷款期限不匹配问题有所改善,但存贷款期限比率仍很高,财务成本压力较大,管理有待规范。而且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依靠的是传统的存贷差,收入结构单一。
首先,村镇银行从设立到现在,由于其地理位置通常处于农村,这使得很多具有高水平、专业的管理人才更愿意到大城市去发展,村镇银行很难招聘到专业的高水平管理人才。其次,由于村镇银行从设立到成长没有多少时间,大部分都没有内部人才培训机构,缺乏在培训金融专业人才方面的经验和有关师资力量。最后,员工专业素质总体水平较低,为了完成信贷业务,有些信贷员忽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等程序,存在着很大的操作风险,极易诱发农户的信用风险,而给村镇银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部于 2009 年 3月发出《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又于 4 月发布《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在全国范围内, 对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还需大于50%),自 2009 年至 2011 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 给予补贴, 纳入机构当年收入核算,以增强机构经营发展和风险拨备能力。财税部门2010 年 5 月出台《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决定在 2009-2013 年间,对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优惠政策,即其发放的 5 万元以下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并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额。
二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立账户,支持村镇银行壮大资金实力,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其吸纳资金提供在信誉上的保障。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村镇银行的成立和撤销等行为进行规范,以确保村镇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农村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因此对不同地区的村镇银行所采取的监管措施应不一样,要防止对全国的村镇银行在监管措施上的“一刀切”现象,提高对村镇银行监管措施的弹性,针对不同类型农村金融企业,确立分类监管标准、程序和方法,建立差异化监管指引,对不同风险程度的机构,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和措施,突出监管重点领域、环节和对象,确保农村金融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比如在规定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的定量指标的时候尽量避免规定绝对比率,应该根据农村的资金供求的大致情况,制定比率的浮动区间。
要改变农村脆弱的金融环境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首先,政府可通过水利、电力和交通等方面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硬件基础设施,政府对农村的扶植可通过直接补贴和开放式扶植相结合的方式。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为农村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村镇银行开展业务和启动农村诚信体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居民知识基础。在发展农村银行业的同时,也要引入配套的保险机制,为村镇银行分散经营风险提供较好的外部渠道。再次,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支出,来弥补村镇银行因经营环境带来的经营风险过高所引起的损失,使村镇银行站在与其他金融机构同样的起跑线上。
(二)微观对策
首先,村镇银行应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村居民更清醒的认识到村镇银行成立的目的,改变他们脑海中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资金存在里面不安全的观念,以吸引更多的存款。其次,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加强在各分支机构的营业推广活动,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让居民愿意把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最后,村镇银行可以开展代理业务,通过代收学费、电费等形式吸纳一定的活期存款,并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把超出一定数额的活期存款自动转为定期存款。
首先,突出创新重点,着力满足符合“三农”实际特点的金融服务需求。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零售、批发等多种方式着力扩大农村小额贷款投放,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开发多样化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样化信贷需求。比如针对农村中低收入阶层,对其需求量较大的养殖业贷款、婚丧嫁娶和住房等消费类贷款业务可进一步开发。其次,除有贷款的需求外,部分农民也有理财需要,村镇银行可借鉴城市银行的理财经验,设计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再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涉农担保资金或成立涉农担保公司。完善涉农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制度,不断创新基于多种信息获取方式上的贷款技术,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
保物范围,加强涉农信贷风险管理。
要把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外部引荐人才结合起来,不断地充实村镇银行的员工队伍,提高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首先,在村镇银行内部应设立专门的员工培训机构,从外部请一些职业培训师对银行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同时,银行要根据每个员工的学历层次,对不同的员工给予不同的培训侧重点,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在村镇银行内部,要根据不同的银行的具体情况,制定集体学习计划,以学银行内部有关新的产品的服务操作流程、了解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和交流沟通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心得,这样不仅增进彼此的义务知识而且增强了银行的员工之间的凝聚力,融洽员工之间的感情,促进杓镇银行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其次,要加紧对外部金融人才的引进,对村镇银行的适当宣传是改变外部人员对村镇银行的看法和增进他们对其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村镇银行在引进外部人才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学历层次等因素,,给予相匹配的工资水平。
村镇银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着贴近农村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现代的企业制度,在现阶段获得了国家的政策的扶植,随着我国金融人才的增多,这也为村镇银行更换人员机构,提高员工素质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村镇银行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虽然,村镇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度低,资金来源不足、金融创新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村镇银行能做好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业务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克服困难,保持快速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弘.村镇银行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0(4)
[2]李德.我国村镇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J].华北金融,2010(8)
[3]梁万泉.我国村镇银行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J].改革与战略,2011(10)
[4]鲜文涛.浅谈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J].财税统计,2011(6)
[5]张庆淑.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析 [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
[6]董晓红.制约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与对策分析[J].财政金融,2012(1)
[7]庆阳时空.西峰瑞信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经验 .人民网,2011(6)
本文编号:17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