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待市场流动性从过剩转稀缺之时就是大额存单利率回升之时

发布时间:2015-07-22 09:19

    随着7月份第二批大额存单的陆续发行,很多人注意到这个原本被认为会对理财产品形成强烈冲击的“神器”并未展示出应有的光环。
    由于一出生就身处降息周期和商业银行整体惜贷的货币信贷环境中,大额存单现有的收益大多仅为基准利率上浮40%,远低于同档期的理财产品平均利率。而且这一价格还是在转让平台基本缺位、客户要求一定的流动性溢价情况下形成的,如果未来转让平台建起来,其中蕴含的流动性溢价还将被进一步剔除。
    这种状况在一年前肯定不会出现,急需存款的商业银行会用足其中规则去吸收存款。但在去年11月份降息周期启动之后,商业银行对存款的渴求已经和去年完全不同。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快速下行,迅速拉低了商业银行的批发资金成本。另外,商业银行资产端趋于审慎的信贷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负债端的筹资压力。这也难怪大额存单的利率上不去,因为银行根本就不缺钱。
    一些市场机构甚至还认为,考虑到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在较长时间都不会逆转,未来大额存单的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下行,并与基准利率趋于一致。贷存比考核的取消被认为有助于熨平月末、季末资金价格的波动,也被很多市场人士认为是大额存单价格下行的另一动力。不过,更多的银行人士还是认为今年银行资产端策略的改变,才是大额存单不受重视的根本原因。
    信贷趋于审慎是当前银行资产策略转变的一个侧面,但还不是全部。事实上,这两年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之下,商业银行奉行数十年的“以存定贷”思维已经受到强烈冲击,“资产决定负债”转而成为市场环境下更务实的策略选择。撇开理论上存款和贷款哪个先有的争论,“以存定贷”的基本假设其实是整个社会的资金供给和需求长期存在缺口,商业银行只要搞定资金来源就等于盈利。同时,资金稀缺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步调,因为只要资金供给仍然落后于需求,利率市场化一定会推高最后的实际利率,造成经济的自动紧缩。这种改革成本,是任何一个央行行长都希望尽量避免的。
    但自去年以来,由于过剩产能行业的信贷投入受到严格限制,整个市场的资金供需平衡基本上完全颠倒了过来。大量基于这些无效投资而派生的上下游行业,也因此而被迫面临转型,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自上而下一再强调转型升级的根本所在。产业的转型直接改变了资金去向,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在授信政策上越来越趋于审慎,央行也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市场天平转变的机会,三步变两步迅速将利率市场化的棋局推进到现在。
    从宏观热度的角度看,大额存单价格一降再降已经反映出经济增长减速换挡步入新常态的事实。但同时,当前的这种状况又给很多久拖不决的价格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由于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已经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要素价格改革不用担心会对实际利率有任何意外的冲击,大刀阔斧向前冲将是一个基本常态。
    大额存单的价格什么时候才会回升?这实际是在问经济什么时候才能够走出周期底部。很简单,只要市场流动性从过剩转向稀缺,大额存单的价格一定会转而向上。更具体一些,只要商业银行面临的有效信贷需求能够触底反弹,商业银行埋头找钱的勤快劲就一定会再次出现。不过到那时候,很多已经在排队等候的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想必多数都已经落地实施了吧。


本文编号:20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0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a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