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反经济周期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3 15:35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失业保险制度功能也得以嬗变,在继续发挥其原有保障功能的同时,日益扮演着反经济周期的稳定器功能。然而,制度覆盖面窄及待遇水平低、基金累计结余剧增、基金支出结构不合理和支付模式不当以及政策时滞较长等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当前失业保险制度反经济周期功能的发挥。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反经济周期功能,必须从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替代率、逐步优化支出结构及支付模式、提高政府相机抉择能力、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尽量缩短政策时滞等方面入手。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function of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has also changed. However, the coverage of the system is narrow and the level of treatment is low, and the cumulative balance of the Fund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fund expenditure, the improper payment mode and the long policy dela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business cycle function of th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to a certain exten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nti-business cycle function of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ubstitution rate by expanding the coverage, gradually optimize the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payment mode,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choose and choose, and enhance the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of decision-making. Try to shorten the policy dela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
【基金】:乐山师范学院2013年引进教师科研启动项目(S1331)
【分类号】:F84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珍;王海东;;完善失业保险之微观保障及宏观管理功能研究——基于金融危机的启示[J];保险研究;2010年02期

2 郑秉文;;中国失业保险基金增长原因分析及其政策选择——从中外比较的角度兼论投资体制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6期

3 徐悦;李志明;;从失业补偿到就业促进: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03期

4 黄觉波;王静;徐明东;;失业保险,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5 张燕;王元月;;中国最优失业保险水平设计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新容;胡天成;;论我国农民工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保险研究;2010年11期

2 卫松;周江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联动机制研究述评[J];改革与战略;2011年03期

3 刘小艳;;失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及其激励机制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张彦丽;;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11期

5 任伟;王燕飞;;浅析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1期

6 杨翠迎;王国洪;;我国失业保险金标准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4年04期

7 段美枝;;构建我国大学生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孟繁元;高菁菁;;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的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第一资源;2013年06期

9 殷俊;陈天红;;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制度需求影响因素以及方案设计——基于武汉市城郊的调查数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10 赵卓娟;杨俊孝;;基于生存分析的社区教育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研究[J];成人教育;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乔雪;陈济冬;;失业保险政策对隐性就业规模和社会产出的影响分析[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丽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颖;中国机动车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山东大学;2013年

3 齐艳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1950-2012年)[D];辽宁大学;2013年

4 史册;我国城镇非农失业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康;失业保险制度再就业促进功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能强;失业保险制度运行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吴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价值取向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张蓉蓉;失业保险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李颖;昆明市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保险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马林阁;基于博弈论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7 何晓林;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贵州省失业保险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柏灵;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控制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燕超;失业保险制度就业促进功能的分析与评价[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凌云;广西失业保险参保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燕斌;陈玉萍;张庚辰;;国外失业保险待遇概览[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02期

2 张丽宾;;构建就业保障新机制[J];中国劳动保障;2009年02期

3 杨文忠;;德国的失业保险和促进就业[J];中国劳动保障;2009年04期

4 周琬;;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丁宁宁,葛延风,董克用,杨燕绥,孙炳耀;中国城镇失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管理世界;2001年01期

6 陆铭;田士超;;显性失业还是隐性就业?——来自上海家庭调查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7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8 胡鞍钢;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1998年04期

9 郑秉文;;中国社保“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张时飞;隐性就业的普遍性、工作性质与个人特征——以杭州市社会调查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朱宇;[N];中国证券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麦丽臣;日本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J];日本研究;2001年01期

2 李贵;关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创新问题[J];西安金融;2001年09期

3 王猛;;国外失业保险制度[J];劳动世界;2001年03期

4 刘春;;国外的失业保险制度及其启示[J];改革与开放;2002年12期

5 商德文;加拿大的失业保险制度[J];人口学刊;2002年03期

6 伊布华;我区将全面实行失业保险制度[J];草原税务;2002年05期

7 周毕芬,陈宜大;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刘春;英法美等国失业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首都经济;2002年01期

9 谢有武,罗凤英;建立健全广西失业保险制度初探[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10 刘春;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及启示[J];经济视角;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段华洽;;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系统思考[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2 ;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状况与评估[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宝勤 实习生 代容;建立我省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N];各界导报;2013年

2 贺贵;我盟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顾鑫;构建适应农民工需求的失业保险制度[N];中国证券报;2013年

4 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高晓春;落实失业保险制度促社会和谐[N];周口日报;2010年

5 陕西省宝鸡市人社局 刘林红;增强失业保险制度的活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6 蒋珂;西塞山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N];黄石日报;2008年

7 陈志萱;法国启动失业保险制度改革[N];经济日报;2008年

8 高敏;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探讨[N];中国保险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武唯;立体的失业保险制度更具张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10 刘燕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构建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N];中国人事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别朝霞;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丁煜;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萌萌;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褚一鹏;山西省失业保险制度运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3 柏灵;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控制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4 黄娅;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景增;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功能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亚丹;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国志;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8 李文涛;失业保险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朱U,

本文编号:2399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399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