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中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1:18
  工伤事故的发生率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提高。因此为了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待遇支付和职业康复各国都设立了工伤保险,以此来分散企业工伤风险以及提高社会职业安全健康水平。德国作为第一个颁布实施工伤保险法的国家,从1884年实行工伤保险制度以来,工伤保险的发展已经历经一百余年。工伤保险制度在企业、工人和政府三方协调机制中也展示出了超强的调节能力,成为当今各国不可缺少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目前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03年4月27日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实行社会化统筹,工伤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多,统筹层次逐年提高,工伤保险基金规模逐年增大。从2000年参保人数4350.27万人增加到2009年14896万人,十年间增加了10000万人。2000年工伤保险的基金收入是24.78亿元,而到了2009年工伤保险基金的收入达到了240.00亿元,相当于2000年基金收入的十倍,可以说相当于在这十年中每一年工伤保险基金的收入是前一年基金收入的一倍。但是随着工伤保险基金规模的逐年增大,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越来越多,据统计显示,现在工伤...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2 研究综述
    0.3 论文研究方法
    0.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0.5 论文主要内容
1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1.1 相关概念
        1.1.1 工伤保险
        1.1.2 工伤保险基金
        1.1.3 工伤保险基金供求平衡
    1.2 工伤保险理论概述
2 中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现状分析
    2.1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现状
    2.2 工伤保险基金筹资与给付模式分析
        2.2.1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
        2.2.2 工伤保险基金的给付模式
    2.3 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现状分析
        2.3.1 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现状
        2.3.2 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失衡的分析
3 中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预测
    3.1 工伤保险基金筹资水平预测
        3.1.1 企业职工人数预测
        3.1.2 企业职工工资预测
    3.2 工伤保险基金给付水平预测
        3.2.1 各级工伤伤残待遇及死亡人数预测
        3.2.2 职业病发病人数预测
        3.2.3 享受保险待遇人数及其给付年限预测
    3.3 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预测与分析
    3.4 结论
4 完善中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对策
    4.1 逐步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
    4.2 逐步提高工伤保险的统筹层次
    4.3 建立科学有效的费率形成机制
    4.4 构建预防、补偿、康复的“三位一体”制度体系
    4.5 强化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并提高基金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总体平衡模式工伤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研究[J]. 喻萌菲.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9(02)
[2]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J]. 刘露.  法制与社会. 2009(01)
[3]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分析及对策[J]. 陈红梅.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4]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宋宝华.  行政与法. 2008(06)
[5]论工伤保险责任竟合案中兼得模式的适用[J]. 贾媛媛.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6]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及可持续性分析研究[J]. 周慧文.  经济问题探索. 2008(02)
[7]工伤补偿制度:起源、问题与解决[J]. 李坤刚.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06)
[8]我国职业病的现状及调控策略的社会学思考[J]. 赵霞.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6(04)
[9]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挑战[J]. 陈刚.  劳动保护. 2006(09)
[10]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J]. 张虹,刘明亮,白净.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05)

硕士论文
[1]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 陈碧贤.广西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61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161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d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