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基于博弈论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9 22:46
  失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失业问题,我国适时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但国情的复杂性、失业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使其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由社会集中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失去工资收入的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指的是由社会集中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分散失业风险,保障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通过职业培训来对其进行就业安置。但是,如果失业保障水平过低,那么将无法起到应有的生活保障作用,反之,失业保障水平过高,又可能造成失业人员的福利惰性,不利于降低失业率,造成养懒汉的现象[1],那么,合理的失业保险制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失业保险制度又如何能够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本文将通过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建立博弈模型,并通过混合策略分析、反应函数分析、均衡解分析等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当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养懒汉问题和隐性...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博弈论以及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的两大问题
    2.1 博弈论
    2.2 纳什均衡
    2.3 博弈论的应用
    2.4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两大问题
第三章 “养懒汉”问题的博弈分析
    3.1 相关概念定义
    3.2 政府与失业人员的博弈分析
        3.2.1 建立博弈支付矩阵
        3.2.2 对该支付矩阵的解释和分析
    3.3 政府与失业人员博弈的混合策略分析
        3.3.1 混合策略博弈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3.3.2 政府与失业人员的混合策略分析
    3.4 博弈各方的反应函数分析
    3.5 灵敏度分析
第四章 隐性就业的博弈分析
    4.1 隐性就业问题
    4.2 隐性就业的影响
    4.3 隐性就业的博弈分析
        4.3.1 政府采取对策的博弈分析
        4.3.2 对支付矩阵的解释
        4.3.3 隐性就业的混合策略分析
        4.3.4 对均衡解的分析
    4.4 结论建议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劳动能力的城镇低保居民就业问题研究[J]. 王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4)
[2]最优失业保险理论述评[J]. 别朝霞.  经济学动态. 2008(08)
[3]中国最优失业保险水平设计的经验研究[J]. 张燕,王元月.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06)
[4]失业保险对失业者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证据[J]. 王忠,郭松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04)
[5]西方失业保险理论:评述与启示[J]. 别朝霞.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02)
[6]关于完善失业保障制度的博弈分析[J]. 郎国放,吕洪渠.  山东经济. 2007(02)
[7]我国隐性就业的现状、效应及政策分析[J]. 高琳娜.  西北人口. 2005(05)
[8]从海盗问题谈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J]. 李鲲鹏.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9]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评估与发展建议[J]. 丁煜.  中国软科学. 2005(04)
[10]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目标与路径[J]. 王延中.  经济研究参考. 2005(63)

博士论文
[1]乒乓球比赛战术的博弈分析[D]. 陈家鸣.北京体育大学 2008
[2]汽车消费信贷价值链分析与博弈研究[D]. 刘小刚.北京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新余市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乐.南昌大学 2011
[2]失业保险制度就业促进功能的分析与评价[D]. 燕超.中国政法大学 2010
[3]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贵州省失业保险制度研究[D]. 何晓林.贵州大学 2008
[4]双重道德风险情况下保险契约的博弈分析及应用[D]. 赵萍.南昌大学 2007
[5]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立法研究[D]. 唐英.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8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168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