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00:06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走向二元分割局面是从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企业养老保险引入个人账户制,机关事业单位仍保持国家统包型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不仅有损社会体制公平,增加了不同行业职工心中的不公平感,也拉大了公职人员养老待遇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差距,而且在制度上不利于全国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本文总结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现有的理论和实际经验,对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人力资源配置、财政压力和社会公平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在总结了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转型所应该依据权利义务相统一、兼顾公平效率、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和新老制度平稳过渡的原则,切记“一刀切”,要合理安排转型过程中新人、老人、和中人的制度安排。最后,为了保证转轨的顺利进行文章从机制构建、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运营和监督方面给出辅助性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的转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早地实现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养老保险 “双轨制” 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42.6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6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意义9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9-14
  • (一)国外研究综述9-11
  • (二)国内研究综述11-14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4-16
  • (一)研究内容14
  • (二)研究方法14-16
  • 第一章 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16-25
  • 第一节 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16-19
  • 一、社会养老保险16-17
  • 二、企业年金17-18
  • 三、职业年金18
  • 四、养老保险“双轨制”18-19
  • 第二节 研究涉及的基础理论19-25
  • 一、国家干预理论19-21
  • 二、旧福利经济学理论21-22
  • 三、社会公平理论22-25
  • 第二章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演进及存在的问题25-35
  • 第一节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演进25-29
  •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25-26
  •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26-29
  • 第二节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29-34
  • 一、社会养老系统制度分割29-31
  • 二、有损社会公平31-33
  • 三、财政负担过重33-34
  •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35-45
  • 第一节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35-42
  • 一、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况35-36
  • 二、美国养老保险制度概况36-38
  • 三、德国养老保险制度概况38-40
  • 四、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概况40-42
  • 第二节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42-44
  •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42
  • 二、建立统一的多支柱养老保险模式42-43
  • 三、养老保险制度要与我国国情相适应43
  • 四、注意体现公职人员的特殊性43-44
  •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转型的原则及路径45-63
  • 第一节 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转型的原则45-47
  • 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45-46
  • 二、新老制度平稳过渡原则46
  • 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46-47
  • 四、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47
  • 第二节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47-55
  • 一、重庆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47-51
  • 二、深圳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51-53
  • 三、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53-55
  • 第三节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转轨路径55-62
  • 一、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转型目标模式55-56
  •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56-60
  • 三、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60-62
  • 本章小结62-63
  • 第五章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转型的政策建议63-76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双轨制”转型的政策及机制构建63-69
  • 一、出台统一的养老保险改革政策63-64
  • 二、制定科学合理退休机制64-67
  • 三、建立合理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67-68
  • 四、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68-69
  • 第二节 养老保险“双轨制”转型的资金及监督体制69-75
  • 一、政府承担转制成本69-72
  • 二、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72-73
  • 三、加强政府监督管理73-75
  • 本章小结75-76
  • 结论76-77
  • 参考文献77-84
  • 致谢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范祥;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刘振海;;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刍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年16期

3 胡佳蓓;;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形成机理[J];改革与开放;2007年07期

4 范丽新;朱艳丽;;对中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年02期

5 梁颖;郭俊华;;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财经科学;2010年01期

6 陈旭浩;;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的博弈[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7 刘澍;;中国城镇养老保险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金融;2012年08期

8 祖庆彦;;浅析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年13期

9 弓丽霞;;浅谈我国城镇养老保险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3年13期

10 成晨;;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与发展对策——基于遵义某企业实证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研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娟;贺青春;;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争议焦点及其思考[A];激辩“新养老策论”[C];2010年

3 赵耀辉;徐建国;;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激励机制问题[A];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1期(总第1期)[C];2001年

4 杨再贵;;城镇养老保险、两部门生产与经济增长[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成选;我省城镇养老保险扩面进展良好[N];辽宁日报;2008年

2 张淑芬 徐舰 温玉成;全省开展巩固和完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专项工作[N];友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杨筱X 实习生 胡晓阳;全省215万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N];贵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刘娟;我市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N];大庆日报;2010年

5 薛小勇;肃南提前完成城镇养老保险任务[N];张掖日报;2011年

6 王耀 刘芳芳;南昌市失地农民准入城镇养老保险[N];光华时报;2010年

7 王耀 刘芳芳;南昌失地农民准入城镇养老保险[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通讯员 孙华平 记者 马青松;靖江村干享受城镇养老保险此举走在全国前列[N];泰州日报;2005年

9 寇宁 记者 肖萌;城镇养老保险出台新规定[N];锦州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玲;343名老人实现老有所养[N];威海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国良;上海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和数值模拟[D];复旦大学;2003年

2 黄瑞;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佳蓓;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向东;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探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刘婷;提高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筹资效率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晓蒙;辽宁省城镇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5 邢鹰;城镇养老保险基本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潘兰;我国政府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途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全美英;延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8 朱天明;我国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丽娟;平等与效率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彭松;中国城镇养老保险的政府财政责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98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b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