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安徽省高龄津贴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13:08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高龄津贴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高龄人口也越来越多。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无法真正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尤其是高龄老人,在生活、医疗等方面需求更大。目前,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宁夏自治区率先实施了高龄津贴制度,其它许多省份也相继开始实行高龄津贴制度。作为一项社会救助和基础养老保险补充福利政策,高龄津贴的保障对象主要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旨在确保所有的高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帮助提高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也有助于提升高龄老人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弥补基础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事业。本研究主要立足于安徽省高龄津贴制度的实施现状,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和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探讨安徽省高龄津贴的发展方向。首先,通过各地区的高龄津贴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做一个总体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省高龄津贴制度实施过于碎片化,以16个地级市为代表的高龄津贴制度在年龄条件的设立、津贴待遇标准及发放方式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全省高龄津贴制度的作用,规范建立安徽省统一的高龄津贴制度至关重要。其次,探讨合理的设定安徽省高龄津贴给付标准。一是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低保标准为基础设定;二是以高龄老人人均基本需求支出为基础设定,先采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测算出全体居民人均基本需求支出,然后运用标准消费人法折算出老人的人均生活需求,再根据老人基本生活需求支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徽省高龄津贴给付标准。最后,根据未来老年人的人口预测,综合考虑物价水平,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等参数进行高龄津贴财务可行性的定量分析,确保高龄津贴的发放的持续性。本研究认为,高龄津贴制度不仅仅能够补充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是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有效途径。建立全省统一的高龄津贴制度,有利于安徽省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来确保高龄津贴发放的对象、标准和条件的规范化,确保高龄津贴制度实施的可持续性,对于全国是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高龄津贴 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障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6;F842.67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2
  • 一、选题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2-15
  • 一、国内文献综述12-14
  • 二、国外文献综述14
  • 三、文献述评14-15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15-17
  • 一、研究内容15-16
  • 二、研究方法16-17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17-19
  • 一、可能的创新点17-18
  • 二、不足之处18-19
  •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全国发展状况19-24
  • 第一节 概念界定19-21
  • 一、高龄19
  • 二、高龄津贴19
  • 三、人口老龄化19-21
  • 四、老年福利21
  • 第二节 理论基础21-23
  •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21-22
  • 二、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22
  • 三、福利国家理论22-23
  • 第三节 全国高龄津贴发展状况23-24
  • 一、全国高龄津贴政策23
  • 二、各省高龄津贴政策实施状况23-24
  • 第三章 安徽省高龄津贴政策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24-41
  • 第一节 安徽省高龄津贴政策背景24-29
  • 一、安徽省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4-26
  • 二、安徽省老年人态势综述26-29
  • 三、安徽省经济状况分析29
  • 第二节 建立安徽省高龄津贴制度必要性和可能性29-34
  • 一、建立安徽省高龄津贴制度的必要性29-31
  • 二、建立安徽省高龄津贴制度的可能性31-34
  • 第三节 安徽省高龄津贴政策实施现状34-38
  • 一、合肥市高龄津贴实施现状34-35
  • 二、地级市高龄津贴实施现状35-37
  • 三、县一级高龄津贴实施现状37-38
  • 第四节 安徽省高龄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38-41
  • 一、各地津贴标准不一,保障水平总体偏低38-39
  • 二、保障对象的普惠性不足39-40
  • 三、津贴来源渠道单一,缺乏持续性40-41
  • 第四章 安徽省高龄津贴给付标准设定及财务可行性定量分析41-56
  • 第一节 安徽省高龄津贴给付标准设定41-46
  • 一、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定为基础41-42
  • 二、以基本需求支出为基础42-46
  • 第二节 财务可行性定量分析46-56
  • 一、高龄津贴给付标准调整分析46-48
  • 二、老年人数预测48-51
  • 三、津贴资金总需求测算51-52
  • 四、财政负担可行性分析52-56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56-60
  • 第一节 结论56
  • 第二节 政策建议56-60
  • 一、部分省市区实现省级统一的经验与借鉴57
  • 二、安徽省高龄津贴保障对象的统一57
  • 三、安徽省高龄津贴发放标准的统一57-59
  • 四、构建高龄津贴激励机制59
  • 五、构建高龄津贴与计生家庭帮扶机制59-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峰;;全国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建立情况[J];社会福利;2009年06期

2 ;观点·数字[J];人事天地;2011年10期

3 何文炯;陈玉国;张翔;肖丽琴;吕明晓;杨一心;刘庆箐;;中国残疾人津贴制度研究(下)[J];残疾人研究;2012年02期

4 吕明晓;;择机建立残疾津贴制度[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2年Z1期

5 李国亮;杨国安;潘晋新;;建立军队特殊任务津贴制度探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6 陈国华;;宁夏率先建立覆盖城乡、按月发放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J];社会福利;2009年06期

7 王红茹;;全国80岁以上老人将享受津贴[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14期

8 王红茹;;发达省份高龄津贴发放现状调查[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24期

9 未小刚;;江西新余: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J];社会福利;2010年08期

10 杨喜军;;黑龙江:三策并举 力推高龄老人津贴制度[J];社会福利;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锦忠;;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世成;共和在全省率先实行“骨干教师”津贴制度[N];青海日报;2007年

2 司振龙;高龄津贴制度不能一刀切[N];中国商报;2010年

3 记者 齐永昌;拉萨80岁以上老人将领高龄津贴[N];拉萨晚报;2010年

4 叶珊;80岁以上老人昨起领生活津贴[N];东莞日报;2010年

5 本刊记者 王立凤;832名八旬以上老人喜领生活津贴[N];东莞日报;2010年

6 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 吕明晓;十二五:建残疾津贴制度正当时[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张世龙 华新红;高龄津贴提前实现全覆盖[N];合肥日报;2013年

8 倪倩雯;福鼎建立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N];闽东日报;2014年

9 记者 崔璀 王建平;云和农村教师享受“任教津贴”[N];丽水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卫敏丽;宁夏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娜;陕西省残疾人津贴制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晏茜勤;安徽省高龄津贴制度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3 刘庆箐;残疾津贴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高小琴;宁夏高龄津贴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邢周凌;高校业绩津贴制度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冯瑞银;高等学校内部津贴分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刘子培;城镇居民老年津贴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顾梦洁;OECD国家长期护理津贴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9 孙迎春;高等医学院校基于津贴制度改革的薪酬体系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邵俊涛;吉林大学新校内津贴分配方案设计[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高龄津贴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400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