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健康风险认知偏差对新农合参保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15:00

  本文关键词:健康风险认知偏差对新农合参保行为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为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新农合制度采取的自愿原则可能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经典信息不对称理论假设投保人具有信息优势,没有考虑投保人的风险认知偏差,无法有效解释新农合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本研究试图分析在考虑投保人健康风险认知偏差的情况下的新农合参保行为,以此反映风险认知偏差对新农合市场的影响。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在经典R-S逆向选择模型中引入风险认知偏差系数r,从而得到,当低风险人群的风险认知偏差系数高于某一临界值,且高风险人群的风险认知偏差系数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将会出现正向选择现象。第四部分在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上根据CHARLS(2011)全国基线数据对我国新农合制度中的风险认知偏差情况及其影响进行具体说明。通过构建logit模型,发现被调查的农村居民中存在显著的逆向选择现象,主要体现在过去一个月生病情况与是否参保及是否购买附加险呈正相关关系,性别、婚姻状况、慢性病情况、体检行为对参保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风险认知偏差的影响显著,主观健康风险认知高于客观健康水平的程度越大的人越不愿意参加新农合。加入风险认知偏差后,逆向选择程度降低,从而证明风险认知偏差对经典模型的修正作用。对参保行为的间接检验说明了逆向选择行为的机理:风险越高的人的主观风险认知偏差越小,其健康水平认知越趋于理性;风险认知偏差越小的人越倾向于参加新农合,因此会呈现出风险越高的人越愿意参保的逆向选择现象。最后一部分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完善新农合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农合 健康风险 逆向选择 认知偏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89;F842.684;R197.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2-15
  • 1.1.1 研究背景12-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5-18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5-16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6-18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18-20
  • 1.3.1 研究方法18
  • 1.3.2 研究内容18-19
  • 1.3.3 创新点19-20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0-25
  • 2.1 相关概念20-21
  • 2.1.1 认知偏差20-21
  • 2.1.2 健康风险21
  • 2.1.3 参保行为21
  • 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行为的理论基础21-25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21-23
  • 2.2.2 理性选择理论23-25
  • 第3章 健康风险认知偏差影响新农合参保行为的理论分析25-28
  • 3.1 经典R-S模型下的新农合参保行为模型25-26
  • 3.2 基于风险认知偏差假设的新农合参保行为模型26-28
  • 3.2.1 投保人信息优势假设及其修正26
  • 3.2.2 风险认知偏差假设下的参保行为26-27
  • 3.2.3 风险认知偏差对新农合参保行为影响的启示27-28
  • 第4章 健康风险认知偏差影响新农合参保行为的实证分析28-45
  • 4.1 Logit回归模型的建立28
  • 4.2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28-30
  • 4.3 健康风险认知偏差的度量30-34
  • 4.3.1 基于QWB量表的投保群体客观健康风险30
  • 4.3.2 投保群体的主观健康风险认知30
  • 4.3.3 投保群体的健康风险认知偏差30-34
  • 4.4 健康风险认知偏差影响的直接检验34-40
  • 4.4.1 不考虑认知偏差情况下的保险程度——风险相关性检验34-37
  • 4.4.2 考虑认知偏差情况下的保险程度——风险相关性检验37-40
  • 4.5 健康风险认知偏差影响的间接检验40-44
  • 4.5.1 风险认知偏差与保险程度的相关性检验40-41
  • 4.5.2 风险认知偏差与风险的相关性检验41-44
  • 4.6 实证结果分析44-45
  • 第5章 政策建议45-47
  • 5.1 通过差别费率甄别出不同风险水平的投保人45
  • 5.2 与卫生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建立投保人信息平台45-46
  • 5.3 加强新农合信息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宣传普及46
  • 5.4 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46-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附录B54-57
  • 附录B.1 QWB量表的指标设置与权重54-56
  • 附录B.2 基于CHARLS数据的QWB指标的计算过程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连友;罗帅;;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4年05期

2 陈炜;袁子甲;何基报;;异质投资者行为与价格形成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3 吴玉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主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10期

4 刘良灿;张同健;;论“互惠性”假设对“经济人”假设的非理性冲击——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5 刘宏;王俊;方海;;个人信息认知对医疗保障改革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6 朱信凯;彭廷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7 王s,

本文编号:482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482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a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