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区雪灾天气指数保险设计——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草原牧区雪灾天气指数保险设计——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天气指数保险 草原牧区 畜牧业雪灾 内蒙古东部地区
【摘要】:指数保险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农业风险转移手段。针对指数保险的基本特点,论文探讨了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前提条件与核心问题,提出了设计流程和指数选取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内蒙古东部牧区雪灾成害机制,选取冬半年实际积雪深度超过临界积雪深度的累计天数作为雪灾指数,设计了羊群雪灾指数保险产品框架,并依据历史数据开展风险评估与费率厘定工作。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农业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并为牧区畜牧业雪灾风险转移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天气指数保险 草原牧区 畜牧业雪灾 内蒙古东部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表过程模型与模拟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41321001)资助
【分类号】:F842.66;S812.1
【正文快照】: 3.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4.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一、背景指数类型的农业保险产品作为创新型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工具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1]。从最传统的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到近年来不断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南;;论保险法上的损失补偿原则[J];保险研究;2008年03期
2 史培军,陈晋;RS与GIS支持下的草地雪灾监测试验研究[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3 周瑶;王静爱;;自然灾害脆弱性曲线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4 朱俊生;;中国天气指数保险试点的运行及其评估——以安徽省水稻干旱和高温热害指数保险为例[J];保险研究;2011年03期
5 武鹤;张家平;魏建军;;公路风吹雪灾害形成机理与空间分布特征[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吕开宇;张崇尚;邢鹂;;农业指数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7 李海红;李锡福;张海珍;肖宏斌;;中国牧区雪灾等级指标研究[J];青海气象;2006年01期
8 宫德吉,李彰俊;内蒙古暴雪灾害的成因与减灾对策[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年01期
9 于宁宁;陈盛伟;;天气指数保险国内外研究综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宫德吉,郝慕玲;白灾成灾综合指数的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梅丽;庞庭颐;周绍毅;苏志;李社富;;广西德保县乡村小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2 尚志海;;20世纪云南省农业干旱灾害脆弱性的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3 刘兰芳;;区域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4 海香;李强;徐刚;;泉州海岸带灾害系统及防灾减灾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5 丁文广;王秀娟;胡莉莉;刘剑;;我国与发达国家灾害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6 杨彬云;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吴超;;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7 刘玉华;史纪安;韩清芳;贾志宽;;紫花苜蓿返青期气象条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8 武玉艳;葛兆帅;蒲英磊;刘光启;;基于熵值法的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9 谷晓平;于飞;汤泌;罗宇翔;;贵州省凝冻灾害风险评估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10 阳利永;;贫困山区不同农户旱灾脆弱性差异——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贵;马驰;;灾害应急管理:档案工作的功能与档案部门的参与[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燕群;蒙吉军;;基于防灾规划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永妹;党德鹏;刘吉夫;;应急平台重大自然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黄崇福;;推动我国风险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宗恬;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诸因素之间关系的初探[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月臣;杨华;陈晋;赵纯勇;;重庆市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价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薛晔;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8 杨富平;姚清林;黄崇福;曲国胜;赵晗萍;王野;;灾害救援仿真模式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刘兴朋;张继权;周道玮;宋中山;吴晓天;;基于GIS的吉林省西部草原火灾风险评价与区划[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10 周健;柏奎盛;逯馨华;黄崇福;杨富平;;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中的应用及展望[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路鹏;吉林省积雪遥感信息时空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谢凤杰;作物保险定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文世勇;基于营养盐的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赵彤;我国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灾物资配送系统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周振;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与机制设计[D];西南大学;2011年
7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锦荣;基于RS和GIS的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何俊;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和冰雪干扰受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刘春兴;森林生物灾害管理与法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吉美;大连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春;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其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秀峰;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郭晓宁;青海高原近50a来雪灾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苏清荷;天山北坡主要草地类型生产力与气候相关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旭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欧阳小芽;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唐康;基于受灾点需求动态变化的多阶段应急物资分配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弛;医疗费用保险理赔机制理论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10 王志香;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蓓;张天西;;农业保险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2 刘云琳;干天;;论天气衍生产品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雍世鹏,仝川,雍伟义,裴浩;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雪盖与植被覆盖重叠关系的遥感分析[J];冰川冻土;1994年03期
4 黄建新;田禾;;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王志强;方伟华;史培军;邓运员;;EPIC农作物生长模型应用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张兰生,史培军,王静爱,朱骊;中国自然灾害区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7 史培军,王平;三种反映区域自然灾害数据的相对精度检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8 潘耀忠,,龚道溢,王平;中国近40年旱灾时空格局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9 罗亚玲;;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J];财经科学;2008年01期
10 王宝华;付强;冯艳;杨娜;;洪灾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的混合式模糊神经网络模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克;农作物单产分布对农业保险费率厘定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若开;;概论近代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灾荒及其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张若开;;近代内蒙古东部地区灾荒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池海;张忠;;内蒙古东部地区褐煤利用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4 吴向东;格日勒;王秋晨;黄琳;;内蒙古东部地区近45年秋季气温与霜冻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7年05期
5 刘连成;杨湘奎;;内蒙古东部地区荒漠化灾害现状及成因分析[J];灾害学;2007年04期
6 李大勇;;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7 张晖;高立新;韩晓明;;内蒙古东部地区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8 吕广义;关于发展内蒙古东部地区褐煤综合利用的建议[J];学会;1995年04期
9 毕俊怀,何晓萍;内蒙古东部地区两栖及爬行动物记述[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7年04期
10 高中信,马建章,张洪海,高印生,赵贵安;内蒙古东部地区狼的食性初步研究[J];兽类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蓝田玉;;清末民初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货币种类[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编后记[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3 张桂华;;内蒙古东部地区玉米产业化发展前景与对策[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之恒;;咸同年间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反清起义[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孛儿只斤·布仁赛音;梅花;;九世班禅的内蒙古东部地区访问经历及奉天当局的应对——围绕蒙、藏、民国三方关系之事例而论[A];蒙古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刘冰;内蒙古东部地区褐煤产量明显下降[N];中国煤炭报;2011年
2 ;内蒙古东部地区振兴之路[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3 记者 张启斌;2010年春季内蒙古东部地区及三市一盟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暨人才交流大会在我市举行[N];赤峰日报;2010年
4 ;推进东部振兴 实现合作共赢[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5 赵永平;全国1.5亿亩耕地受旱[N];人民日报;2007年
6 记者 张晓哲;东北四省区加强能源战略合作[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7 记者 周婷玉;我国将分七大区域设置医疗中心[N];经济参考报;2009年
8 记者 吴国清 贾立君;追求美丽与发展双赢,让天鹅飞来不想回[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本报记者 皇甫秀玲;跨越千里东西互助[N];内蒙古日报(汉);2012年
10 曹红涛;黑龙江一林场火灾被扑灭[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靳凯;晚清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民变(1891-1911)[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2 齐建萍;近代以来喇嘛教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田文姬;“十二五”时期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肖艳;内蒙古东部地区与东北三省的经济合作对策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1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53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