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济南城市居住用地梯度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00:22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城市发展速度正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住宅建设成为城市中最为活跃的经济现象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居住用地梯度开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于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本文选取了济南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居住用地梯度开发角度来探讨济南市的城市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搭建起济南市城市居住用地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业界对城市化进程中居住用地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希望对政府居住用地的规划与开发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推动城市化和城市建设。 本文通过查阅、总结国内外城市居住用地空间的研究发展情况,依据相关理论及城市总体规划,在研究济南城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济南城市居住用地梯度开发的模式,并对济南城市居住用地空间梯度开发时序进行研究。然后进一步研究济南居住用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并提出居住用地开发的节地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并给出对策建议。 本文共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居住用地的空间发展研究情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除此之外,还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主要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等。 第二部分是城市居住用地开发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与居住用地空间及开发相关的理论,为下面的研究做好铺垫准备。 第三部分是济南城市居住用地空间演变及现状。首先介绍了济南城市空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历次城市规划对济南布局空间的调整。接着分析了济南市居住用地的布局情况,主要通过1986年、1996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出居住用地的部分。接着通过2007年至2009年住宅楼盘的分布来进一步分析居住用地开发特征。 第四部分是对济南城市居住用地空间梯度开发模式的研究。这部分提出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城市大型公共设施、棚户区改造、区位价值差异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等六个影响城市居住用地梯度开发模式的驱动因素,并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济南中心城区的居住用地梯度开发模式,即依托城市交通干线的居住用地开发、依托生态环境的居住用地开发和依托设施的居住用地开发三种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每一种模式;对济南城市居住用地空间梯度开发时序进行研究,提出未来济南城市居住用地的重点开发区片及开发总体策略。 第五部分是济南城市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析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建议与开发规划建议。主要分析济南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的平均容积率,来观测济南城市居住用地的开发利用的强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建议,并且提出了可以实现节约利用土地的节地开发模式的应用。 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主要结论,提出济南市居住用地开发的对策建议,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93.2
【图文】:

结构分布,住宅区,低收入阶层,同心圆


空间结构模式理论模型期,伯吉斯(E.W.Burgess)提出了住宅空间呈同心圆结构分布层的居民趋向于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选择住宅,而低收入阶层近的老住宅区居住,也就是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最富裕阶新住宅区,而他们曾居住的老住宅区逐渐被低收入阶层所选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会转变为办公和商务活动用地。他引入替、适者生存等理念。由于土地价格的趋动,在城市同心圆结向外围依次分布为工人住宅区、中产阶级住宅区和高收入阶层见图 2-1).

城市住宅,住宅区,区位,高级住宅区


同时也可以使居民享受到市区周边安静和舒适的自然环境[25](见图2-2)。图 2-2 霍伊特扇形模式2.3.3 多核心模型1940 年代中期,哈里斯(c.D Harris)和乌尔曼(E.L.Unman)在研究不同类型的城市地域结构时发现,行业区位、低价房租、集聚利益和扩散效益是形成城市住宅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现代城市,正是由于这四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和局部地区的特殊性,使得城市地域的发展会形成多个由不同的人口集团和经济活动组成的中心,由此使住宅的区位产生分离,导致城市住宅多级核心的产生。该模型认为,低级住宅区靠近中央商务区和批发区、轻工业区,中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偏向城市居住环境好的另一侧的多核心住宅空间分布格局[26]。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淋;郝晋珉;类淑霞;双文元;;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莎莎;1980’s以来济南市主城区居住用地演变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1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2731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