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CPI统计数据与居民感受偏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14:08
【摘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1-2010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分别为0.7%,-0.8%,1.2%,3.9%,1.8%,1.5%,4.8%,5.9%,-0.7%和3.3%。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实际收入涨幅为9.10%,19.05%,10.81%,11.78%,11.77%,12.35%,17.21%,14.48%,10.49%,11.5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涨幅为5.01%,4.61%,5.92%,11.98%,10.85%,10.20%,15.43%,14.98%,8.25%,14.86%,均明显高于同期CPI涨幅’。上述数据可能反映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大于物价的增长幅度,因而居民面临较小的物价压力。然而公众对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的上升有自己更为真切的感受,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2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这是自1999年第4季度以来最低的满意度,认为物价“过高难于接受”的居民占73.9%,环比上升了15.6%。只有24.8%的居民认为物价“可以接受”,环比下降了14.9%3。这说明超过70%的居民认为物价上涨给他们带来过重的压力,而这种压力现在已经超过了CPI所反映的水平。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CPI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运用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不同层次代表性家庭的家庭消费支出数据,分析居民实际面临的物价压力;第三部分对造成CPI统计数据与居民实际物价感受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从统计部门、政府部门和居民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CPI统计数据与居民感受矛盾的建议。 在第一部分中,通过对CPI的概念、我国CPI的现状描述、历史发展状况和主要西方国家消费价格指数构成的了解来分析和认识CPI。通过了解CPI的基本概念,为后文分析CPI统计数据与居民感受出现偏差提供了基础。 在第二部分中,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取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代表家庭,分析他们2009-2011年三年的日常消费支出数据,比较各年消费支出的变化,并与CPI涨幅比较,得出居民家庭实际面临的物价压力高于CPI涨幅。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原因分析中,分析出了三方面导致CPI统计数据与居民感受出现偏差的原因。 首先是CPI统计中部分类别的比重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结构不符,食品类权重偏高、医疗教育、住房类权重偏低,这是导致CPI统计数据与居民感受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正在逐步降低,相对过去而言,居民家庭在食品上的消费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有了很大的下降。而我国的统计标准虽然几经调整,但食品类在CPI中的比重仍然达到1/3左右,基本还是受20多年前统计标准的影响,不符合当今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情况,因此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CPI的上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进行,目前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中住房、教育和医疗三方面占很大比重,但是这三类在CPI统计中的比重却很低,无法跟居民实际在这几方面的支出结构相对应,因此,CPI中居住、教育和医疗类权重的低估,完全无法反映居民实际在这三方面支出上的压力。由于CPI统计中居住类没有包含房价,通过借鉴Stuart McFadyen、Robert Hobart提出的自有住房成本计算公式,我们估算出一个包含房价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价格指数(CPI)中住房类的权重为41.80%,远远高于统计部门公布的17.22%4。可见CPI统计中居住类权重被严重低估。 其次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导致价格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居民生活必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速度快,而非居民生活必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慢。CPI统计数据具有平均性的特点,它反映的是各大类商品和服务整体价格水平的上涨。因此居民通过经常消费生活必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感受到的物价上涨会高于CPI统计数据所反映的价格上涨。 最后,由于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力不同,低收入层次的居民家庭对价格上涨的承受力弱于高收入层次的居民家庭,而由于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原因,中低收入阶层在我国又占了大多数,因此大部分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感受会强于CPI统计数据反映的物价上涨。通过分别对城镇、农村家庭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CPI进行估算,得到2010年城镇高收入居民家庭的CPI为102.93,农村低收入居民家庭的CPI为104.11,差距为1.18个百分点,这也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低收入层次的居民的确比高收入层次的居民面临更大的物价上涨压力,从而导致了占社会群体大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强于CPI统计数据(CPI统计数据反映的只是平均物价变动水平)。 在第四部分中,本文从统计部门、政府部门和居民自身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认为统计部门应该下调食品类比重,上调教育医疗类比重,将房价变动也纳入CPI统计之中,从而使CPI统计数据能更为合理的反映居民家庭目前的消费支出结构。政府部门可以从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两方面采取措施,提高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福利,从而提高他们对物价上涨的抵抗力,控制房价从而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居民自身应该学习理财,可以通过购买黄金、保险等,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可以通过记账的办法,了解家庭各部分开支情况。在不降低家庭生活水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删减通过家庭账本发现的一些不必要家庭开支,从而达到节流的目的。家庭消费支出下降了,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抵抗力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因为笔者对本轮物价上涨与居民感受之间的差异非常感兴趣,所以想从各个角度分析导致此种差异出现的原因,最终从统计数据和居民感受两个角度找到了原因,统计数据的确没有真实反映随着经济发展变化了的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感受也不尽真实。因此,从这两个角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居民对物价的承受力。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的创新有四点,第一,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取三个代表性家庭,分析其消费支出,从而反映居民实际面临的物价压力;第二,借鉴了加拿大Stuart McFadven、Robert Hobart自用住房消费成本公式,计算出了包含房价变动的新的居住类权重;第三,将城镇、农村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计算出各个层次的居民家庭实际面临的CPI,从而得出低收入居民家庭实际面临的CPI要高于高收入家庭面临的CPI;第四,本文不仅从统计数据的角度寻求解决办法,还从政府部门和居民自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7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怀礼;闫然;刘帅;;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2 管琳;李春兰;张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 刘鹏;;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4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8年S1期

5 谢静;;我国旅游消费支出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贸;2011年21期

6 孙晓静;;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山东省农产品价格波动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7 张海燕;周娜;;CPI指数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北方经贸;2011年07期

8 姜百臣;马少华;;股市财富效应的内生性之争:财富内生抑或消费内生[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陈保玲;;安徽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计量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淑英;;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解析及控制对策[J];技术与教育;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启湘;吕靖烨;;陕西农村消费支出差距扩大的表现与突破研究[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2 刘海萍;;神经网络在CPI预测中的应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刘西洋;;改革开放三十年宜春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勇;;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的地区差异性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王信东;贾辉;;论消费升级的品牌效应[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祝家胜;孙全新;陈克全;罗建武;;不同专业大学生CPI-RC测试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立平;;我国个人保险对启动居民消费的贡献分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山东保险业”论文评选[C];2006年

8 郑学东;;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实证研究[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9 郑昭阳;;美国经济形势及其变化原因[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李金叶;;新疆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杜;7月长沙CPI上涨5.7%[N];长沙晚报;2011年

2 记者 汪时锋;国家统计局回应专家“拷问”:CPI新一轮权重调整已启动[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记者 孟斯硕;统计局回应“CPI被低估7%”报告[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今年将CPI涨幅控制在4%[N];南方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拓 周静文;百姓感受同公布的CPI为何有差异[N];新华日报;2010年

6 程凋 周晗;扬州4月CPI涨幅5%[N];扬州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马红雨;能源类价改逐步启动 专家称对CPI影响不大[N];证券日报;2010年

8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滕泰;认清通胀特点 尽快推出核心CPI[N];中国证券报;2010年

9 鄂庭;趣谈我国CPI的“猪周期”[N];中国保险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建;浙江CPI怎么算?[N];浙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东阳;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林兴;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省际农村居民消费趋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焦鹏;现代指数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纪江明;转型期我国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黎霞;基于可持续过程优化(CPI)理论的流程银行建构与管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黄敬斌;十八世纪以降江南居民的消费[D];复旦大学;2006年

7 余元全;资产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何刚;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艳彬;中国城市家庭生命周期模型的构建及与产品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礼兰;CPI统计数据与居民感受偏差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王琦;中国CPI权重调整问题探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吴洁晶;我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CPI指数关系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贾帅帅;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均衡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文丽;核心CPI测度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谢敏;我国CPI的国际可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王晔;山东省城镇家庭家电类消费品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8 魏宁;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严卫国;大庆石化CPI装置有毒有害气体治理项目技术方案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成;货币供应量对CPI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5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2735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