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基于场论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强度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13:14

  本文关键词:基于场论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强度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推行对开发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对购房人的利益也构成了威胁。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面临着兼顾安全与市场效率的难题。对开发企业合理的预售资金监管能够在保障购房者利益的前提下,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如何确定合适的监管强度成为了预售资金监管主体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引入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来进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作用的量化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场论应用的研究,结合我国预售资金监管的现实背景与研究现状,确定了场论应用于预售资金监管研究的可行性;其次,对预售资金监管活动进行简化抽象的定性分析,从“场”的三个必备条件出发,论证了预售资金监管场的客观存在性,并给出监管场的概念;再次,依据预售资金监管场与静电场的要素对应关系,结合静电场强度模型,构建了预售资金监管强度模型,建立了监管强度与监管能力、监管环境、监管距离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因子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结合使用,给出“分析变量影响因素——建立变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变量得分——计算监管强度”的变量计算流程;最后,应用预售资金监管强度模型研究重庆市预售资金监管主体对A开发企业的监管强度,得出重庆市预售资金监管主体的监管能力得分为5.192,重庆市预售资金监管环境得分为4.869,对A企业的监管距离得分为4.273,最终重庆市预售资金监管主体对A开发企业的监管强度得分为5.916,在C类企业的合理监管强度范围之内。论文提出的预售资金监管场以及监管强度模型,为系统地分析预售资金监管活动提供了新视角,为量化预售资金监管作用提供了新方法,为适当监管与分类监管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商品房预售资金 监管强度 场论 合理监管 分类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绪论9-2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10-19
  • 1.2.1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研究现状10-16
  • 1.2.2 场论应用的研究现状16-18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18-19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9-21
  • 1.3.1 研究内容19
  • 1.3.2 研究方法19-21
  • 1.3.3 技术路线21
  • 1.4 本章小结21-23
  • 2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场概述23-37
  • 2.1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相关概念23-24
  • 2.1.1 商品房预售资金23
  • 2.1.2 监管与监管主体23-24
  • 2.1.3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主体24
  • 2.2 我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特点24-26
  • 2.3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理论基础26-29
  • 2.3.1 法学分析——自由限制理论与安全效率理论27-28
  • 2.3.2 管理学分析——分类管理理论28-29
  • 2.4 场与静电场相关理论29-31
  • 2.5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场的内涵31-35
  • 2.5.1 监管场的客观存在性31-32
  • 2.5.2 监管场的概念32-33
  • 2.5.3 监管场与静电场的相似性33-35
  • 2.6 本章小结35-37
  • 3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强度模型构建37-57
  • 3.1 模型构建目的与原则37-39
  • 3.1.1 模型构建目的37-38
  • 3.1.2 模型构建原则38-39
  • 3.2 模型构建39-42
  • 3.2.1 模型假设39-40
  • 3.2.2 变量赋值40-41
  • 3.2.3 模型的初步建立与修正41-42
  • 3.3 模型变量的计算流程42-49
  • 3.3.1 分析变量的影响因素42-43
  • 3.3.2 建立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43-45
  • 3.3.3 确定指标权重45
  • 3.3.4 计算变量得分45-48
  • 3.3.5 计算监管强度48-49
  • 3.4 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49-56
  • 3.4.1 监管能力的影响因素49-52
  • 3.4.2 监管环境的影响因素52-55
  • 3.4.3 监管距离的影响因素55-56
  • 3.5 本章小结56-57
  • 4 模型验证57-83
  • 4.1 验证对象57-59
  • 4.2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情况59-62
  • 4.2.1 调查问卷设计59-60
  • 4.2.2 数据收集情况60
  • 4.2.3 数据检验60-62
  • 4.3 变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62-70
  • 4.3.1 监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62-66
  • 4.3.2 监管环境评价指标体系66-70
  • 4.3.3 监管距离评价指标体系70
  •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70-73
  • 4.4.1 监管能力权重的确定70-71
  • 4.4.2 监管环境权重的确定71-73
  • 4.4.3 监管距离权重的确定73
  • 4.5 变量得分的计算73-80
  • 4.5.1 监管能力得分73-76
  • 4.5.2 监管环境得分76-79
  • 4.5.3 监管距离得分79-80
  • 4.6 监管强度的计算及结果分析80-81
  • 4.7 本章小结81-83
  • 5 总结与展望83-85
  • 5.1 结论83
  • 5.2 不足与展望83-85
  • 致谢85-87
  • 参考文献87-93
  • 附录93-96
  • A. 调查问卷93-96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颖颖;秦学志;王s,

本文编号:462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462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