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16:05

  本文关键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住房抵押贷款 资金池 证券化 风险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资产证券化中,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不仅是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同时也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产品,占据资产证券化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资产证券化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意识到资产证券化的不足之处。对资产证券化的客观检讨有助于我国更好的开展相关业务,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经数十年,在这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无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供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充分,很多规范制度还未形成,资产证券化还处于探索阶段。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贷款类型,在贷款总额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近些年来逐步开展并推动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住房抵押贷款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回暖必然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也在积极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尝试,本文选择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的介绍和研究为该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的深入开展提供建议。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理论基础,并阐述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同时,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征和内在机制,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本文主要贯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较为全面论述了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开展现状。本文第二章则重点分析了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所面临的问题。发现问题之后,通过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找寻问题出现的根源。并详细阐释了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第三章则通过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实践案例,分析该项业务的运作过程,主要包括资产池的构建特点,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估等重点内容。本文第四部分则重点说明了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保障措施。主要从基础资产的质量控制层面进行保障,可以有效防范入池资产的未来风险;风险管理则包括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将人为制造风险降至最低;维护投资者利益则是业务开展的核心宗旨,不能舍本求末而忽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最后定价方法上要选择适合的方式,更好开展相关业务。
【关键词】:住房抵押贷款 资金池 证券化 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79;F299.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13-14
  •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4-20
  • 第2章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20-29
  • 2.1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介绍20-21
  • 2.2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21-22
  • 2.3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22-24
  • 2.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4-29
  • 第3章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设计与启示29-43
  • 3.1 邮储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介绍30-32
  • 3.2 邮储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资产池构建32-39
  • 3.3 证券化标的信用评级分析39-41
  • 3.4“家美一期”信贷化产品给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的启示41-43
  • 第4章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实施的保障43-50
  • 4.1 严格控制基础资产质量43-45
  • 4.2 加强风险管理45-46
  • 4.3 维护投资者利益46-47
  • 4.4 完善定价方法47-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晓燕;完善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法律思考[J];理论导刊;2000年10期

2 ;什么是住房抵押贷款券化[J];w挛胖芸,

本文编号:549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549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c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