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7:21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 直接就业效应 间接就业效应 影响因素
【摘要】: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高达9811.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0.4个百分点,占北京市服务业生产总值的65.5%;其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也占据半壁江山,比重高达50.3%。由此可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在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整体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其对北京市就业结构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文首先,运用统计数据研究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在现阶段的发展及就业水平,结果显示其对北京市经济发展及就业增长都有较大的带动作用,但是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偏低;然后,运用就业弹性、投入产出分析、结构偏离度和成本费用利税率,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就业效应、间接就业效应和就业潜力,结果显示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其拥有较大的直接就业效应,且由于其自身作为中间需求型行业,拥有较高的间接就业效应,但是其高资本、知识密集型的特征,综合就业系数偏低。随着其行业的成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挤出部分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与北京市控制人口的政策是相吻合的。同时,金融、信息、商务等高新行业,未来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较多该专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就业的主要因素,得出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产值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拥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生产率和出口占比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所以,在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缓解北京市人口压力政策下,北京市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其发展水平,优化就业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2 解栋栋;;服务业发展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08期
3 刘书瀚;张召利;;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中心的核心要素——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5期
4 席艳乐;易莹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1196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19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