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23 21:15

  本文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安徽省 高技术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 VAR模型


【摘要】:本文选取2000-2013年共14年的数据,基于VAR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具有一定的单向性,即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但高技术产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效果并不显著,呈现出具有替代性的冲突局面。根据结论,本文分析了相关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安徽省今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产业间良性互动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学院管理系;
【基金】: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机理、路径及对策研究”(批准号:1402052048)
【分类号】:F276.44;F719
【正文快照】: 一、引言增长点的两大核心战略。当前,安徽省具备了两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决条高技术产业是利用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件、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两者融合发展具有现实意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连续性、义且符合安徽省经济发展的现实,但两者融合状况、加快产业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维新,王茂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问题和主要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2 樊五勇;国外高校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0年04期

3 彭新育,宋雷;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1期

4 樊五勇;高校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国外经验与启示[J];软科学;2000年01期

5 刘安蓉,林玲;高技术产业成长环境的动力作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3期

6 路甬祥;发展高技术产业为建设创新体系做出新贡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年05期

7 陈谦;;面对“入世”南京高技术产业何去何从[J];改革与开放;2001年04期

8 童书兴;入世对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02期

9 察志敏,肖云,骞金昌;何谓高技术产业[J];中国统计;2001年09期

10 ;2000年中国十大高技术产业新闻[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庆国;;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问题[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陈敬燮;;校办高技术产业初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蔡莉;马淑文;;高技术产业初始规模形成机理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4 张诚;朱东华;赖院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监测分析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洪转;赵强强;;基于加权灰关联的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评价[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敏;;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张红梅;匡暑炎;闫慧杰;;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地区动态评价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庆;刘云;蒋海军;侯媛媛;;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姚梓璇;王铮;;我国高技术产业枢纽的区位选择[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杨蕙馨;王军;;高技术产业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路径[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世钊;明年高技术产业确定八大重点[N];法治快报;2006年

2 记者  郑红 通讯员  张伟深;高技术产业:上海经济“火车头”[N];解放日报;2006年

3 记者 张超柱 实习生 胡馨婷;高技术产业产值首破百亿大关[N];嘉兴日报;2006年

4 杨洁;我国高技术产业取得新成就[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王映;河南首批省级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挂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秦艳贞 余宽平;我市发布第二批60个创新型高技术产业项目[N];镇江日报;2010年

7 路向军(作者单位:天津市委党校);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依存关系[N];科技日报;2000年

8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曾志远 陈志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N];经济日报;2010年

9 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高新才;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长期战略[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10 记者 郭晓静;我市高技术产业 迈入发展快车道[N];重庆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箫迪;高技术产业生态位测度与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丁绪辉;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汪芳;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左莉;高技术产业二次孵化模式及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魏芳;基于产业组织的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洁;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评价及其战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7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匡致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因素和产业聚群[D];暨南大学;2001年

10 刘志迎;基于效率理论的高技术产业增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翠红;高技术产业成长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付菁;高技术产业区域技术生态位测度与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邓小艳;高技术产业选择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伟;高技术产业的经济学特性及产业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07年

5 朱亚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刘新新;辽宁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朱荷;中国知识资本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8 陈雅雯;高新技术产业R&D能力与绩效耦合协调程度评价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9 孙鑫;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蔡锋伟;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1995-2004[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本文编号:1219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219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