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测度

发布时间:2018-01-05 11:37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测度 出处:《城市问题》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技术外部性 规模经济 城市经济增长 系统GMM


【摘要】:基于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综合视角构建了理论、计量模型,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部性作用于经济增长,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更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则是市场外部性的来源,其通过城市间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逐步递增,而多样化集聚仅对东部地区影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的影响则由东向西依次递减;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空间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倒U型趋势,且多样化集聚的影响不断增强。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f externality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heory and econometric model, and measures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286 cities at prefectural level and above in China. The 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main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external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fluence of specialized agglomeration is more obvious.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scale of producer services is the source of market externality. It acts on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vertical correlation effect of input-output between cities. The function of specialized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east to west, while diversification agglomeration only affects the eastern region significantly. The effect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decreases from east to wes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quantiles of economic growth, the effects of specialized agglomeration and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on economic growth show a trend of inverted U shape, and the influence of diversification agglomeration is increasing.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A006)
【分类号】:F719
【正文快照】: 一引言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随着国际经济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外向型经济增速趋缓,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2013年,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经济危机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2 宣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4期

3 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4 陈建军;陈菁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5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6 韩峰;柯善咨;;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J];管理世界;2012年10期

7 黄玖立;李坤望;;对外贸易、地方保护和中国的产业布局[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8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9 祝树金;戢璇;傅晓岚;;出口品技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年04期

10 柯善咨;向娟;;1996—2009年中国城市固定资本存量估算[J];统计研究;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燕;;哈尔滨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2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3 马风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4 王翔;;就业吸纳、产业集聚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5 孙贵艳;王传胜;肖磊;金凤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体系演化时空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6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魏冶;;湖北“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层级结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7 江进德;赵雪雁;张方圆;;安徽省合肥和芜湖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8 邱瑾;戚振江;;基于MESS模型的服务业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以浙江省69个市县为例[J];财经研究;2012年01期

9 王耀中;张阳;;国内服务业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10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刘向东;;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3 李巧宏;刘维超;孟静;;基于客运流量分析杭州都市经济圈功能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虹;吕兴洋;杨永梅;;旅游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趋势及其发展战略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6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韩峰;;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9 覃成林;熊雪如;;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颖;席秋红;李玉;;论沈阳市首府新区发展服务产业集群的机会与对策[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修志;山东省城市体系济—青双核结构空间关系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娜;居民能源消费与产业转移下的中国能源消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程佳;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崔恒虎;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小霞;我国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俊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刘修岩;张学良;;集聚经济与企业区位选择——基于中国地级区域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3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4 平新乔;政府保护的动机与效果——一个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5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6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7 湛柏明;;中国外资企业的贸易条件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8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9 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年04期

10 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 周晓燕;[N];国际商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齐;[N];国际商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笔谈[J];开放导报;2001年04期

2 刘海清;一个新的概念:营销城市[J];探求;2001年01期

3 孔江;城市综合竞争力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吴仲平;如何打造城市新型公交[J];商用汽车;2001年11期

5 杨继绳;提高城市的厂商控制力[J];港口经济;2001年04期

6 蔡恩泽;经营城市——突破城建瓶颈的一着妙棋[J];经济工作导刊;2001年21期

7 蔡恩泽;城市可以经营吗[J];市场观察;2001年09期

8 刘维新;以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经济[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39期

9 陈瑞贤;环境决定一个城市的竞争力[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39期

10 赵斌;经营城市:一个新命题[J];政策;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体滇;;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评价[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2 杨重光;;当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八大特点[A];中国城市经济教育培训中心揭牌仪式暨世博会与长三角城市联动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安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理事人选建议名单[A];安徽城市经济学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4 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前言[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5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文明[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胡楠;李志兰;;借势京津优化发展廊坊公共交通[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邓卫;;新世纪·新城市·新观点——对于21世纪城市发展的思考[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8 李萌;;武汉城市圈构建中的政府作用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铁臻;;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曹向宇;惠秀娟;田亚男;孔飞;;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治理对策建议[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言奇;城市“时间边疆”开发例说[N];北京日报;2004年

2 金铎;“宜居城市”重要元素应是和谐[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谭t熕,

本文编号:1382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382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a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