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服务型制造网络模块化质量协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4 23:29

  本文关键词:服务型制造网络模块化质量协同研究 出处:《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服务型制造网络 模块化质量 质量协同


【摘要】:基于服务型制造网络模块化,研究服务核心能力、服务质量水平及质量创新水平对模块化质量系统的影响。依据郎之万方程,建立模块化质量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得出了其满足平衡态的临界条件;应用力学原理,构建运动轨迹模型,拟合出了其非平衡态的模拟状态点。对两个模型赋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模块化质量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模块化服务核心能力对外部环境反应较为敏感;当模块化质量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在协同运动初期,模块化服务核心能力对质量状态的协同运动方向起决定作用,中期模块化服务质量水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最后阶段质量创新水平决定了模块化质量的最终协同状态。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的模块化质量协同管理对策。
[Abstract]:Based on the service oriented manufacturing network module, service ability of the core, affects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uality and level of innovation quality system on the module. According to Langevin equation, establish a modular quality system evolution model, the critical condition is satisfied equilibrium; application of mechanics principle, constructing trajectory model fitting the simulation of the state of non-equilibrium. The two models on the assignment of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module of quality system in equilibrium state, modular service core competence is sensitive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hen reaction; modular quality system is in a non equilibrium state, in the cooperative movement in the early cooperative movement direction modul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ervice quality status play a decisive role, gradually strengthen the medium-term modular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influence, quality innovation level determines the final stage of modular qualit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modular quality coopera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equilibrium state and non equilibrium state is proposed.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62019,71461022)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资助项目(GJJ13513)
【分类号】:F719;F403
【正文快照】: 1引言服务型制造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由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1-4],它模糊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界限。服务价值在提供终端产品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服务型制造网络(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Network,SMN)是这一新的生产模式下的组织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文进;江志斌;李娜;;服务型制造理论研究综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年06期

2 王康周;江志斌;李娜;耿娜;;服务型制造综合资源计划体系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3期

3 崔嘉琛;林文进;王帅;江志斌;;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顾客价值传递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4期

4 谢文明;江志斌;储熠冰;;服务型制造在传统制造业的应用——上海电气案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年06期

5 卜华白;;企业价值网低碳共生演化的序参量控制机理研究——“后危机时代”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6 曾楚宏;吴能全;;企业模块化思想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7期

7 冯良清;马卫;;服务型制造网络价值模块节点的可拓综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7期

8 何哲;孙林岩;朱春燕;;服务型制造的概念、问题和前瞻[J];科学学研究;2010年01期

9 黄晓伟;何明升;;供应链资源协同的自组织演化模型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闫莉;薛惠锋;陈青;;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的协同演化模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国兵;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凌;孙林岩;冯泰文;;服务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2 陈强;;信息化提升传统造船产业[J];船舶工程;2010年S1期

3 佘再玲;;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J];当代经济;2011年21期

4 张德存;;中国发展服务型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04期

5 李建鸿;;设计规则——模块化时代下企业竞争战略[J];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6 戴金山;肖汉斌;;促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升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0年01期

7 齐二石;石学刚;李晓梅;;现代制造服务业研究综述[J];工业工程;2010年05期

8 冯泰文;孙林岩;何哲;;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弹性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9 李晓;刘正刚;顾新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产品服务系统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10 孙林岩;杨才君;高杰;;服务型制造转型——陕鼓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Research Progress on Control Theory Applica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2 乔金杰;王维;武志勇;;带有风险补偿率的供应链协同模型的构建及应用[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陈强;;信息化提升传统造船产业[A];2011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4 Baoying Wang;;Research on Self-organization Evolution of Supply Chain Complex System Fulfill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LI Yongxiang;YAO Xifan;ZHANG Jie;LI Bin;;Cloud Manufacturing Service Composition Modeling and Formal Verification Based on Calculus for Orchestration of Web Service[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李晓风;陈菊红;;基于绩效三棱镜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Analysis of Synergetic Management for Logistics Enterprise Resources Integration[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8 韩燕;钱力;;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鲁付俊;供需链环境下轿车制造模式与物流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沈铁松;制造企业产品延伸服务的投资与定价策略[D];重庆大学;2010年

4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李文川;汽车制造企业RFID采纳过程模型及应用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林云;汽车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陈国荣;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及关键支撑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张在房;顾客需求驱动的产品服务系统方案设计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刘炳春;服务型制造网络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乐;服务化导向的制造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健;应急物资配送点协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鑫雨;基于服务型制造理念的传统制造业转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黄明;模块化对产业不连续创新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晓兰;虚拟组织视角下的制造企业服务价值创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于兴芹;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企业物流能力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闫震;对协调铁路信号系统集成项目主导方与成员方利益冲突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张甲霖;基于模块化的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杜博;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吴斌;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国升,刘建和;软件产业服务化──互联网环境下软件企业市场定位[J];商业研究;2001年10期

2 钟宏才,蒋如宏,谭家华;造船系统中间产品加工族划分的研究[J];船舶工程;2003年03期

3 石家宏;船用模块设计研讨[J];船舶设计通讯;1995年04期

4 曹惠芬;;我国造船生产组织管理技术发展现状[J];船舶物资与市场;2004年03期

5 梁永岑;;引进先进技术 以成品化的中间产品为船舶总装厂提供配套服务[J];船舶物资与市场;2004年05期

6 梁鸿发;关于模块化造船的对话[J];船舶;1995年04期

7 龚小庆;经济系统涌现和演化——复杂性科学的观点[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芮明杰;刘明宇;;模块化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分工与创新[J];当代财经;2006年04期

9 陈劲,王方瑞;再论企业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创新——基于协同学序参量概念的创新管理理论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王缉慈;关于用产业群战略发展我国造船业的政策建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N];文汇报;2009年

2 记者 徐蒙;[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中君;以即时顾客化定制为目标的生产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世杰;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治栋;韩康;;模块化:系统结构与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3期

2 李春田;;现代标准化前沿——“模块化”研究报告[J];世界标准信息;2007年06期

3 余力;生产过程监控系统模块化结构的优点[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1期

4 张治栋;荣兆梓;;模块化悖论与模块化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5 李春田;;“现代标准化前沿——模块化”研究报告 第一章 模块化:产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从一次非同寻常的学术讨论会说起[J];上海标准化;2007年02期

6 金玲;;从模块化操作的视角看产业融合的分合效应[J];商业经济;2010年10期

7 李春田;;现代标准化前沿——“模块化”研究报告(1)[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年02期

8 李春田;;第一章:模块化——产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从一次非同寻常的学术讨论会说起[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7年09期

9 劳健华;;爱斯太克模块化破碎工厂,明智之选[J];矿业装备;2011年03期

10 李春田;;标准系统的结构[J];标准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滨海县广电局 孙昌盛;绿色电源从模块化开始[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2 李文彬;宽带化 模块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徐飞;模块化的生态环保住宅[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4 中国电源学会理事 专委会副主任 王其英 ICTresearch分析师 吕天文;六大优势奠定模块化UPS地位[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5 曾皓 记者 吴长锋;中国科大破解中介体模块化结构[N];科技日报;2014年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肖之中;模块化的NUMA服务器[N];计算机世界;2001年

7 李春田;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优选对策[N];中国质量报;2008年

8 ;模块化中心路由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张伟;CRM的将来是什么?[N];国际商报;2001年

10 ;HP模块化PDU的领先优势[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思达;模块化多面体连杆移动机器的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2 邹凌云;模块化可重组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自动对接的初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3 李海洋;J公司模块化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李炳森;基于行为的模块化AUV决策控制系统及其仿真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25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425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f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