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进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 创意产业网络 结构特征 演进机制 出处:《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讨论了产业网络对于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分析创意产业网络形成的基本原因,从主体、行为和资源三个方面解析创意产业网络构成要素,并对创意产业网络进行了分类。文章进而讨论创意产业网络的演进机制,将其分为网络化形成阶段、创意产业网络的完善和自我发展、创意产业网络和其他产业网络的融合。最后对我国创意产业网络的构建提出了政策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industrial network to creative industry, analyzes the basic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reative industry network, and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creative industry network from three aspects: main body, behavior and resource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creative industry network, and divides it into three stages: the formation stage of network, the perfection and self-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network. Final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ative industry network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政府主导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组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战略的路径与政策创新研究”(10AZD006)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意产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电视内容和动漫产业为例”(2010BJB009) 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创意产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实证分析”(2011) 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2011SHKXZD007)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成;陈继祥;姜晖;;基于特征分析的城市创意经济发展支点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2 王发明;;创意产业区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效应”到“创新网络”[J];财贸研究;2009年03期
3 陈建军;葛宝琴;;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4 邓智团;;新经济条件下产业网络化发展及其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5 蒋雁;吴克烈;;基于因子分析的创意产业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以杭州四大创意产业区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6 余晓泓;;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创新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年08期
7 王玉梅;;基于价值链的创意产业赢利模式[J];经济管理;2006年17期
8 朱瑜;王雁飞;蓝海林;;产业网络中社会嵌入影响机制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2期
9 陈楚;;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创意产业赢利模式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3期
10 曹如中;高长春;曹桂红;;创意产业价值转换机理及价值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肖雁飞;创意产业区发展的经济空间动力机制和创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贺寿昌;创意产业增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4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瑶;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虞雪峰;上海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关祥勇;基于价值链的创意企业赢利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盈利;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翔;;全球创意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机遇[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赵继新;楚江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史征;李文兴;;不同层面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差异化轨迹与特征——以浙江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黄彬;武景山;;自主品牌的发展与保护[J];北方经济;2009年06期
5 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赵莉;贺艳;;企业培养开发创意人才的途径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李康;;版权产业融资中的版权价值评估问题探析[J];编辑之友;2011年09期
8 钱静;;论发展创意农业的制度安排[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任钰;郭华;何忠伟;阿柔娜;;北京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刘炜;;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秋阳;;休闲度假旅游区产品的创意化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家珉;李晓晖;;北京市工业领域创意设计高级人才队伍状况分析与对策[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莉;;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刘伟元;;创意产业视野下的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孙隽;;浅析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产品设计的价值定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蔡科;陈汗青;;产品设计在创意产业中的系统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陆江艳;;社会的包容性对工业设计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潘瑾;陈媛;;基于知识溢出的创意产业集群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郝渊晓;张洁;周美莉;;创意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明智;;创意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战略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汝安;武术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俊海;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力资源建设问题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登佐;创意经济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杜开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利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依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杏;消费者潜意识分析在服装橱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傅济锋;创意产业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迪;关于创意产业引领时尚生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琛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9 王伟伟;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多元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花毅;文化产业聚集中的产业链关联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师洁;;探寻日本动漫背后的文化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2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s,
本文编号:1539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53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