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 服务业 就业 增长空间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2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及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加剧了就业矛盾,如何尽快实现转型提升,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是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例,生产者服务业的基础上,充分使用了就业弹性和投入产出的方法,实证研究了上海的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及其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并从结构偏离度的角度衡量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空间。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aggravated the employment contradiction. How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as soon as possible, realize the rapid and stable growth of the economy, alleviate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ressure, This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 and on the basis of producer services, makes full use of the methods of employment elasticity and input-output.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employment absorption ability of service industry in Shanghai, its direct employment effect and indirect employment effect, and measures the employment growth space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angle of structural deviation.
【作者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商学系;
【分类号】:F719;F24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凯;;英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2 李绚;;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J];兰州学刊;2011年11期
3 张盛勇;;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就业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J];兰州学刊;2012年05期
4 原小能;论转型经济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书瀚;宋明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2 马风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3 刘曙华;沈玉芳;;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创新;2010年06期
4 李碧珍;;闽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合作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刘书瀚;宋明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0期
6 马风华;;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6期
7 李江帆;朱胜勇;;“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与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8 曹毅;申玉铭;邱灵;;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5期
9 郭文慧;刘琴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经济视角(下);2011年06期
10 益瑞涵;张振刚;;美、英、日三国经济发达阶段服务业发展及其动因定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长娟;谢子远;李肖钢;;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趋势和供求状况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阿兴;赵玻;;我国有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问题研究[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3 赵玻;;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产业发展效应及承接对策[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益瑞涵;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丁永健;基于纵向关联的产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宋海英;乡镇企业发展的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王波;中国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与集聚发展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包晓雯;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玉红;国际外包的成因及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7 张乙明;企业能力视角的产业重复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双双;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特点及优化建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颖新;基于区位优势的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周洋;广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杰;分工、生产性服务业与政府的作用[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5 李金璇;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政策协同性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6 于璇;中国与欧盟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王亚丽;基于博弈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屈海群;我国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制成品贸易互动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王毅;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10 刘曙华;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模式及其动力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蔡f ,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江绮萍;试论我国外商投资的就业效应[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0年06期
4 金梅;张冀民;钱晓东;;试论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开发研究;2007年04期
5 方名山;;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科学发展;2009年11期
6 万欣荣,史卫,方小军;外国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实证分析——以广东省就业市场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2期
7 葛公文;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8 曹小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J];统计教育;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诚;唐琳;;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影响的比较研究——以美国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年03期
2 钤青莲;;以服务业为着力点促进就业的对策研究——以保定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0年03期
3 周勇;;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1期
4 杨伟国;曹艳苗;;信息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微观透视[J];中州学刊;2006年03期
5 郑雅萍;王静;何晨;;试论服务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及其表征[J];消费导刊;2008年11期
6 郑雅萍;胡立央;郑启聪;;服务业劳动关系和谐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学刊;2008年06期
7 吕义军;李秉强;;我国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朱海岳;俞立军;;宁波服务业高端人才调查与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02期
9 小鹰;;服务业仍是再就业的主渠道[J];出国与就业;1997年01期
10 魏作磊;;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结构变迁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杰;李廉水;;制造业创新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2 曾令华;;非公有制经济要成为增加城镇就业的主体[A];民营经济研究论文选粹[C];2004年
3 袁文平;刘恒;;中国工业就业增长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4 朱晓莉;;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在北京人才服务业的运用初探[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5 王春宇;;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6 曾令华;;我国的城镇失业问题和增加就业的途径与政策[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7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供给及就业总量的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8 张峥;;中国出口拉动就业的实证分析——兼与国内三大产业之比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9 余秋荣;;想方设法造“饭碗”——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增长问题[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10 莫荣;;中国的就业状况与青年就业[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周良;国外公司裁员加速蔓延 服务业首当其冲[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杨柯 梁杰;外资服务业引发才市新热点[N];人才市场报;2005年
3 记者 陶杰;新加坡服务业成为就业市场增长引擎[N];经济日报;2011年
4 记者 吕丽霞;服务业“用工难”调查[N];商洛日报;2011年
5 记者 任社宣;人社部等将发展家庭服务业促就业[N];中国人事报;2009年
6 ;上海多措并举发展人才服务业[N];组织人事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肖燕;旅游业升温拉动服务业用人需求[N];贵阳日报;2008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图格拉格 格根哈斯;首府服务业又遇“用工荒”[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郭玲;首府服务业员工收入普涨[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10 记者 黄怀;服务业成用工大户[N];厦门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少杰;我国就业问题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丽艳;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林秀梅;我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敏;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丁元;就业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袁朝辉;中国直辖市就业结构演进及其空间特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7 杨玉华;国际贸易的就业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蒲艳萍;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重庆大学;2006年
9 董丽晶;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与就业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桢;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露;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2 聂鑫;东北地区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鹏飞;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4 代鹏;我国就业人数的数学模型及其前景预测[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立伟;促进城市弱势群体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攀峰;湖北民营经济的就业吸纳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窦巧梅;信息技术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丁榕;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行业就业效应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年
9 王军;新疆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就业效应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10 李鼎;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40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54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