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
本文选题:中澳服务贸易 切入点:产业内贸易 出处:《价格月刊》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产业内贸易方式会代替产业间贸易方式成为服务贸易的主流。利用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库2000年~2011年的中澳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对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发现在双边服务贸易中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重偏低。进一步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规模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较大。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clos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intra-industry trade will replace inter-industry trade as the mainstream of service trade.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services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service industry is on the low side in bilateral service trad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intra-industry trade in service industry of China and Australia by using trade gravity model shows that: scale economy, The degre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of China and Australia.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A790052)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11AJL006) 大连海事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2TD0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2012QN080)
【分类号】:F719;F752.68;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凌振春;;中澳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2 张彬;孙孟;;国家特征视角下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实证研究——基于2000~2007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3 柳剑平;张兴泉;;产业内贸易、产业结构差异与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4 聂翔;;引力模型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效应分析和定量研究[J];经济论坛;2008年24期
5 王云飞,朱钟棣;论产业内贸易的测量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杜运苏;;中国-澳大利亚制成品贸易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07年02期
7 刘李峰;程国强;;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相似度[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9期
8 司伟;周章跃;;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贻红;布娲鹣·阿布拉;;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11期
2 蒋颖;;闽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实证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余少谦;;贸易互补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对比研究——以福建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传国;蔡晓艺;;多视角下海峡两岸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1期
5 张寒;聂影;;中国和新西兰货物贸易:动态和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9期
6 张彬;孙孟;;中澳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2007年进出口贸易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5期
7 席利卿;Ray Collins;;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供应链纵向协作比较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4期
8 李婷;李豫新;;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1期
9 谢锐;赖明勇;;基于产品技术含量分类的中澳两国贸易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5期
10 张婧;;中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凌华;基于农产品贸易的中韩FTA可行性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鸣哲;锰产业的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魏巍;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预期经济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蔡宏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崔超;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贸易:潜力、障碍及战略选择[D];江南大学;2009年
7 洪宇;中国商品贸易模式演进与背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崔奇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济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张彩霞;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司伟;FTA背景下中国与潜在自由贸易伙伴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远铜;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南美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郑婉辉;FDI与广东省农产品出口[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磊;中国与印尼农产品贸易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仕勤;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王锡诚;我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徐慧;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马晓娜;中国与印度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蒋冰冰;服务贸易壁垒的度量及其对中国服务出口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小敏;中澳贸易收支失衡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运苏;彭恒文;;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2 尹翔硕;李春顶;;边际保护、加权福利与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3 张彬;孙孟;;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实证分析——基于1998-2007年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J];财贸经济;2009年05期
4 李俊;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验证[J];财贸经济;1998年09期
5 刘李峰;武拉平;;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J];当代亚太;2006年07期
6 王鹏;石静;;中国产业内贸易:基于国家特征的经验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潘文卿,张伟;我国工业产品外贸优势变化及入世后的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6期
8 李准晔,金洪起;中韩贸易结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2期
9 鲁明泓;中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与评估[J];国际贸易问题;1994年05期
10 赖瑾瑜;论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与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立岩;胡颖;;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9年02期
2 王鹏;石静;;中国产业内贸易:基于国家特征的经验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刘春平;吴季松;;产业内贸易模式下综合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3期
4 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刘茂盛;;优化产业内贸易,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商贸;2009年13期
6 杨丽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量方法及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7年07期
7 杨毅;赵培羽;;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3期
8 刘殿兰;;中日相机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20期
9 倪晓宁;包明华;;地区差距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一个结构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10 朱瀛;钟根元;;基于动态博弈的优化产业内贸易反倾销税率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文新;周璞;;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建明;杜玉兰;;江苏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金梅;胡冬梅;张楠;;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席利卿;严奉宪;;农产品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6 何筠;徐冬梅;余昕;袁锐;;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柳思维;黄毅;张国政;;农产品营销力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柳思维;黄毅;张国政;;农产品营销力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覃志刚;;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成功因素实证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徐辉;李录堂;刘春梅;郭婵;;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型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帅;服务合理区影响因素研究[N];中华建筑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莫 陈伟 刘振冬;回暖预期增强 影响因素仍多[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钟雁明;泛珠与东盟创造经贸多赢局面[N];国际商报;2006年
4 唐钧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人口负担怎样变成人力资本?[N];广州日报;2006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胡芳洁;北京地产:“有价无市”幻象[N];经济观察报;2007年
6 孙晓雯;郑州写字楼产品现状[N];经济视点报;2007年
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中国谋取世界产业链“上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罗亚萍;构建和谐社会要选择追求长期目标的就业政策[N];西安日报;2007年
9 中外运长航集团总裁助理 范端炜;切实行动推动节能减排[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商报实习记者 齐琳;华普国际拍卖再生变故[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战英杰;中国羊毛生产和外贸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徐佩;软件研发项目团队有效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徐忠伟;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伟;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刘为军;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刘志标;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邹志勇;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占锋;中美电子、仪器产业内贸易对中国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2 刘曰峰;非洲对华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区域分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王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桥艳;航线收益影响因素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5 江星本;汽车渠道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6 张亮;相对性顾客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7 马冬敬;目录营销模式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杨林军;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9 林载劝;韩中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黄利伟;中国区域边界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6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57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