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基于接包方视角的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1 07:14

  本文选题:服务外包 切入点:创新能力 出处:《技术经济》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建立了服务接包企业创新能力理论研究框架。通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天津滨海新区中的2家服务接包企业进行实地访谈,采用ATLAS质性分析软件,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服务接包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服务接包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framework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service contracting enterprises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field interviews between the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d two service contracting enterprise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ATLAS qualitative analysis software is us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ervice contracting enterprise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ervice contracting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天津滨海新区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研究”(TJGL10-942)
【分类号】:F719;F27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陈海秋;基于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和统计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葛勇义,邓波;SSK视野中的技术创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欧阳新年;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利益激励机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孔祥智;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王汉熙;从工程需要中提炼报道选题之实践[J];编辑学报;2002年03期

8 夏恩君;论企业技术创新的自我替代[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武英;市场机制与企业技术创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丁巨涛;我国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探析[J];商业研究;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来平;韩广村;;从过程性技术创新看高校R&D活动的限定性[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2 孙理军;杨昌明;;复杂技术的判别及其创新过程组织[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3 张炜;;自主创新文献综述[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4 黄元生;张伟娜;张岩峰;;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分析与评价[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戴跃强;李琰;达庆利;;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构建[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霏;纪延光;聂锐;;基于灰色关联模型评价营销能力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顾海;高新技术产业化论[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王道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测度与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4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丁巨涛;技术创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吕凌;企业技术创新的资产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唐华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王开明;企业的知识资本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程萍;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10 杜伟;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论[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建旭;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2 刘蔚玲;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信息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江龙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白宇峰;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王镜;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的研究——以深圳华侨城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邱永健;广西支柱产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广西蔗糖业技术创新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7 刘劲杨;现代创新理论与地矿科技攻关创新模式探析——以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为例[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8 李小玲;闽台高技术产业互补机制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1年

9 孙德明;林业企业技术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10 黄郴;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消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锋;;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2 李俊;;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策略思考[J];内江科技;2006年01期

3 王能元,霍国庆;企业信息流重组模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3期

4 胡国良;;中国、印度软件外包业国际分工、发展模式及竞争力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06期

5 张杉杉,徐祥刚,孟庆茂;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变量聚类分析的比较[J];统计教育;2003年06期

6 谭力文;马海燕;;全球外包下的中国企业价值链重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席酉民,唐方成;组织的立体多核网络模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张伟峰,万威武;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动因与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3期

9 谭力文;田毕飞;;美日欧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6年05期

10 魏江;陶颜;王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卉;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运行机制与效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志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柳青;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共享性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峰;;竞争情报在企业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中的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8年03期

2 赵楠;;研发投资、服务外包与国际产业转移[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楼旭明;卫林英;张磊;;服务外包人员素质模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7期

4 马小龙;徐贞窕;钱玲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0年12期

5 凌光;王明春;;模糊证据理论在制造业外包服务供应商选择和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0年21期

6 张华;;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解决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08年19期

7 李华;;高新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策略分析——以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J];江苏商论;2009年05期

8 邢广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要素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曾鸣;;我国中小企业推行信用管理服务外包的探讨[J];征信;2010年02期

10 朱世杰;;服务外包与风险控制:来自跨国公司的实践分析[J];现代商业;2010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世洋;;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A];贵州煤炭经济《2005年论文选编》[C];2005年

2 陈伦军;丁亚;苏明;腾代昭;田克强;徐进;;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分析及其建设提升的对策[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3 曾春九;赵东安;粟茂;;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技术引进[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窦浩华;;中小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张伟峰;;企业创新网络现状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基于宝鸡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关系的调查[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孙冶;;创新培养企业人才[A];华北、东北地区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放生;吴贵生;徐龙;杨伟;陈党民;姚志毅;;创新能力与创新体系建设[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8 何会涛;罗婷;彭纪生;;基于知识整合的人力资源实践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贵军;周青;;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赵桂香;;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应对市场严峻挑战[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建东;河南濮耐公司高投入增强创新能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柯颂 通讯员  海生;提高创新能力 发展高新产业[N];中山日报;2007年

3 木佳;提高创新能力是最佳选择[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4 记者 翟艳萍;提升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N];蚌埠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玉峰;本市12个企业技术中心获国家创新专项拨款[N];天津日报;2008年

6 王久玲;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五个机制[N];学习时报;2007年

7 记者 姬旺芳;我市19个企业获资助[N];天水日报;2008年

8 广西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江佩珍;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记者 王阳;央企在沪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N];上海科技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起津 通讯员 马晓龙;在持续创新中实现新跨越[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伟;供应链企业协同自主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凌;基于DEA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宋志红;企业创新能力来源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邓立治;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雷小毓;产业集群的成长和演化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张旭;企业文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吕一博;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延松;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朱莺;小企业集体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其对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杨秀芝;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梅烂;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的创新能力演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2 赵富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姜大鹏;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4 赵光;基于集群的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5 成斌;基于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民营企业发展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刘红;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成;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园区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徐娜;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刘淳;产业集群、整合与中国西部工业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王倩;吉林省中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7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597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c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