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工业服务外包的因素分析——基于2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
本文选题:工业 切入点:服务外包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失衡,出现了服务经济悖论,其重要原因就是工业部门服务内置化。2009年,山东、浙江等工业大省相继出台了推动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使用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我国22个工业部门的服务外包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影响工业部门服务外包的因素。检验结果表明,工业部门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外向度、生产率以及税收、金融制度对工业部门服务外包具有重要影响;推动工业服务外包的思路是实行工业强国战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围绕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提升服务业效率;完善税收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降低服务外包交易成本。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unbalance of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China has led to the paradox of service economy,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internalization of service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2009, Shandong, Zhejiang and other major industrial provinces have successively issued opinions to promote the separ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develop service industries, which have achieved some results.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degree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 22 industrial sectors of China by using input-output table data. The panel data model is used to examine the factors affecting service outsourcing in industrial sec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enterprise size, extroversion, productivity and tax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ector, Financial system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ervice outsourcing in industrial sector; the idea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service outsourcing i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industrial power,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to promote manufacturing service-oriented, and to develop service industry around the real economy. Innovation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improve service industry efficiency, improve tax system, land system, financial system, reduce service outsourcing transaction cost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424;F71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传胜;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与中国推进经济服务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经纬;2007年04期
2 简兆权;伍卓深;;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观点[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12期
3 纪志坚;苏敬勤;孙大鹏;蔡俊杰;;企业资源外包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07年01期
4 霍景东;;发展服务外包业的财税政策探析[J];税务研究;2009年04期
5 吕延方;王冬;;基于中国经验的制造外包主要影响因子研究[J];资源科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政;;我国服务外包业税收政策完善思考:以合肥市为例[J];财会月刊;2011年33期
2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3 伍蕾;郑向敏;;资产专用性对我国饭店业务外包的影响及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4 王治;;服务业发展地位研究述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魏亚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02期
6 赵群毅;周一星;;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7 吕拉昌;阎小培;;论生产服务业的若干理论问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6期
8 安辉;曹挚;;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熊宇;;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外包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5期
10 陈颖;;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沈明伟;基于虚拟世界经济的服务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伍蕾;我国饭店业务外包的模式选择与风险规避[D];华侨大学;2011年
5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陈大龙;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知识型动力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赵晶媛;区域知识管理的若干问题及北京研发中心成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罗时龙;服务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郑凯捷;分工与产业结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淡远鹏;片段化生产、技术扩散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宋刚;吉林油田公司机械总厂重组整合方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安文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质量风险及规避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唐品;长三角地区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牛瑞;制度环境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乔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露萍;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邸璇;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干春晖;郑若谷;;中国工业生产绩效:1998-2007——基于细分行业的推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6期
2 夏先良;中国企业从OEM升级到OBM的商业模式抉择[J];财贸经济;2003年09期
3 陈咏梅;;企业外包决策及模型——一个文献综述[J];财贸经济;2009年06期
4 曾铮;;生产片断化、离岸外包和工序贸易——21世纪世界产业“外包革命”的基本范式[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5 张莉;鲍晓华;;外包量化方法的新进展:文献述评[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6 赵一婷;刘继国;;制造业服务化:概念、趋势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7期
7 裴tq;;服务外包中发包方选择接包方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10期
8 江兵,夏晖,刘洪;企业信息技术外包的策略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9 杜培枫;业务外包战略的发展趋势及成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10 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瑾;陈丽珍;陈海波;;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2 彭晓静;;加快河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苏商论;2010年06期
3 宋丹霞;黄卫来;徐杨;;基于服务外包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J];工业工程;2009年02期
4 朱智;赵德海;;基于生产性服务业视角的服务外包理论及实践演进[J];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5 蔡勇志;;加强福建与港澳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对策建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12期
6 田喜洲;;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空间与机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顾乃华;夏杰长;;对外贸易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经济效应——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8 邱茜;;基于投入产出的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17期
9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10 曹毅;申玉铭;邱灵;;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昭宁;;西安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路及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陈圻;刘曦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纪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成立20周年[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孙燕华;;绿色制造:工业化进程中的现代制造模式[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任庆;;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到恢复型经济的转变[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高闯;韩亮亮;;我国地区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岳战林;韩涛;韩磊;何飞;;论环保工作如何引领新疆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刘飞;杜彦斌;;实施机床绿色再制造,提升西部制造业装备能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曾忠;季成;林辉;;ERP技术应用探讨[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风;;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制造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头戏[N];本溪日报;2010年
2 记者 韩雪洁;全省工业经济破浪前行[N];吉林日报;2008年
3 福建省省委党校 蔡勇志 博士 福建省闽港澳合作办 黄娜恩 处长;加强闽港澳生产性服务业合作 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N];国际商报;2009年
4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见习记者 倪阔;壮大工业经济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N];广安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冰峰;金融支持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新增制造业贷款不低于240亿[N];金华日报;2010年
6 记者 刘云丽;确保完成工业经济目标任务[N];安阳日报;2011年
7 记者 赵腊平;《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新鲜出炉[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一萍;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欧阳万坤:调结构促转型 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N];中国工业报;2009年
9 ;确立八项工作重点 促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N];中国工业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洪黎明;“两化”融合更务实 生产性服务业领衔[N];人民邮电;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学花;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2 洪勇;追赶战略下后发国家制造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王咏源;基于组织学习的制造业生产系统知识传递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牛蕊;国际贸易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中国工业部门的经济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张阐军;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善军;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张小兵;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D];南昌大学;2008年
3 刘一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5 曹亮;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李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性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胡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空间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谢书英;生产性服务业与上海经济发展[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10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2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61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