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转型与服务经济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转型 切入点:服务经济 出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市城市转型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关键阶段。通过分析上海市城市转型过程中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借鉴国际经验,对上海市城市转型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等提出了一系列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思路及对策,从系统演化的整体性来促进城市转型及服务经济的发展。
[Abstract]: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the key stag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nghai's cit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n industrial structure dominated by the service econom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in Shanghai,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economy in Shanghai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economy from the integrity of the system evolution.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2010-A-05-C) 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JWCXSL1101)
【分类号】:F299.27;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炳胜;;后世博效应研究及预测——以上海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仁开;刘效红;;后世博效应与区域“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以上海闵行区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4期
2 黄丽鹏;高向东;;世博后上海人口郊区化发展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3 张仁开;刘效红;;后世博效应与闵行区“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思考[J];城市;2010年08期
4 崔海莉;叶政;;世博档案与后世博文化产业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1年04期
5 王莲峰;叶峗葆;;世博效应与上海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法治研究;2010年11期
6 曹海娟;;后世博时期促进上海经济长效增长的地方税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1期
7 曹正正;薛熠;;上海世博会经济效应的定量评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施原;;线性回归在世博会散客流量预测中的实验[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盛蕾;;后世博效应下的长三角区域会展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16期
10 王彦博;;后世博效应与浦东科技园科技产业发展研究[J];企业研究;2011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学良;;世博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丽姝;;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2期
2 路洪卫;;武汉城市发展转型与服务业提升的战略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3 吴淑玲;;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4 张飞相;陈敬良;;国外城市转型的趋势及经验借鉴[J];企业经济;2011年05期
5 吴海瑾;;“后危机时代”:城市转型与经济发展路径创新——以南京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6 郭晶;;开放型城市的功能缺陷——以浙江11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1期
7 杨清平;;当楼市与城市转型相遇时 东莞房地产发展的现状与期待[J];房地产导刊;2008年09期
8 权衡;;世界城市转型的一般规律与上海的创新战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1期
9 康艺凡;陈宪;;中国城市服务经济指数·2010[J];科学发展;2011年01期
10 季昆森;;树立“三个经济”融合的理念[J];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玲;袁增伟;毕军;;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及路径研究[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于正东;;基于地方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区域品牌竞争优势培育研究[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少军;刘志彪;;总部经济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李锡玲;;以产业升级视角探寻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路径[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燕;;中国产业升级路径中的资源环境约束——基于产业地位划分法的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6 王海福;;努力做到“五个更加”优质高效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7 Manas Chatterji;;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转型(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8 李波;;对萍乡市城市转型的调查与思考[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9 徐红华;王雷;李明;;对淮北市城市转型的认识和思考[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曾世宏;;人力资本回报、产业升级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后危机时代”的新思考[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小国 本报记者 傅江平;标准联盟成为产业升级助推器[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郝玲 吴明;淮北不再仅“吃”煤[N];中国企业报;2010年
3 赵锋;甘肃白银投资千亿元推进城市转型[N];西部时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徐培英;英美德三国城市转型之路[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记者 章莹;规划“转身”引领城市转型[N];无锡日报;2008年
6 记者 罗炜;实施“三大战略” 加快城市转型[N];黄石日报;2009年
7 徐华汉;大冶城市转型依托名牌战略[N];中国质量报;2009年
8 刘金保;做好人大财经工作推动城市转型[N];白银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林凤斌 钱宝琦;城市转型 生态优先[N];河北日报;2009年
10 黄石市委书记 王建鸣;破解发展瓶颈 力促城市转型[N];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智;黑龙江省传统优势支柱产业服务外包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年
2 安宁;支持我国工业产业升级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史学义;煤炭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4 薛凌;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李燕;现代服务业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郭书山;中原城市群产业升级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卜国琴;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夏凯旋;基于经济生态效率理论的汽车共享服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程佳;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乔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建锋;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与增长动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陈丽英;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包晓巍;基于循环经济的复州湾盐场产业升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廉军伟;上海宝山区土地二次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宪泽;地理标志:安溪铁观音的品牌推进与产业升级[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10 陈娜;外来劳动力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34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63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