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24 00:26

  本文选题:生产性服务业 切入点:制造业 出处:《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是"服务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化"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趋势及机理进行了深入阐释,并选取典型案例,从计量角度实证分析了这种融合互动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两者融合互动的主要途径和政府定位,为我国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ervic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industrialization". It is also the only way to develop high-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deeply explains the interactive trend and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and selects typical case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is kind of fusion interaction stat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asur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ways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government position, which provides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industries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资源z赋、模式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项目号11JGA014) 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719;F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2 霍景东;夏杰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化、互动与融合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41期

3 张晓涛;李芳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MS-VAR模型的动态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4 刘卓聪;刘蕲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湖北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0期

5 唐强荣;徐学军;何自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模型及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3期

6 田华;安玉兴;;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邓丽姝;;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融合——基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3期

8 杨仁发;刘纯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J];改革;2011年01期

9 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进;徐谷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华中;康国定;周秀慧;;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CBD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3 余宙婷;舒华英;;营销视角下服务分类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宋文玉;;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5 马风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6 姚士谋,William Chang,朱振国;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7 刘浩;原毅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行为模式检验[J];财贸研究;2010年03期

8 万侃;刘威;钟升;;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与世界;2011年07期

9 郑锋;服务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海口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10 李普峰;李同升;;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其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蔡美香;;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4 章林;曹明福;;天津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王耀武;由宗兴;;金融产业布局中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段杰;阎小培;;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研究[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芬盛;杨静;;济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探讨[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冯中越;周孝;;京津冀晋蒙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秦旭;王杰彪;;“再工业化”背景下的中美制造业竞争力比较[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10 王厚双;王必锋;;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2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3 王健;天津海河综合开发规划的实践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赵霞;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10 杨培峰;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王明苹;新城市时代中国特大城市空间重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海鹰;中美服务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张云;北京市基层社区体育服务信息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崔恒虎;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德波;产业融合的经济绩效[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鹏;;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统计及其结构优化——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2 胡晓鹏;;中国区域产业开放与价值创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3 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4 陈栋;;生产性服务业与浙江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5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6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7 周振华;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8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9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10 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福建省省委党校 蔡勇志 博士 福建省闽港澳合作办 黄娜恩 处长;[N];国际商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健 ,都兴恩;制造业信息化是构造“数字青岛”的基础工程[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年02期

2 程竹生;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J];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12期

3 王玉刚,赵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J];科学与管理;2004年03期

4 胡楠;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二)[J];中国招标;2004年25期

5 刘瑞,周达;奥运会对北京制造业的影响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8期

6 李廉水,杜占元;“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和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7 李承玲,高健,程晓蕾;浅析江苏制造业的结构和竞争力[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05期

8 汤永林;阎立;冯俊文;;江苏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统计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05期

9 李廉水;郑伟;;海峡两岸制造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分析[J];江海学刊;2006年02期

10 南方;;“十一五”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重任——创自主品牌[J];机电新产品导报(数控机床市场);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2 林刚;青岛入围“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N];青岛日报;2006年

3 戴吉坤;首届陕西装备制造业总评活动盛大启动[N];陕西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杨磊;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振兴装备制造业[N];贵州日报;2008年

5 高端制造业课题组;关于长春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N];协商新报;2008年

6 鞍山市科技信息局 张生灿;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N];鞍山日报 ;2009年

7 记者 陈茗佳;我市装备制造业进入“黄金期”[N];兰州日报;2009年

8 周泓洋;产业转移加速制造业升级[N];中国企业报;2009年

9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解佳涛;创新引领我国装备制造业跃迁之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10 阮继清;加快发展武汉制造业[N];湖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邓泽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马超;我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李增欣;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祥友;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蒋雪;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杨秀骞;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吴f^;技术演化论视域下装备制造业“装”与“备”关系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5 吴雪;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侯莹;生产性服务业FDI促进制造业增长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3年

7 王宇;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庆雪;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机理及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魏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5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655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a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