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
本文选题:生产性服务业 切入点:制造业 出处:《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制造业与服务业由于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天津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国内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许多国内外重要的制造企业都集中在天津,制造业对总体经济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天津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通过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产业关联情况,对目前二者的协同发展情况作出度量,了解二者内在作用机理,是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创新的必要手段,因此,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首先利用系统耦合模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系统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权重测定,对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度量,从整体上考察了两大产业的耦合情况。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均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对天津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从2006年的低度协调逐渐过渡到中级协调,为了更好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角度进行生产性服务业的调整升级。其次以2002年和2007年天津市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选取增加值、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不容忽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均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中间需求率和投入率都不高,经济关联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普遍大于服务业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但对制造业的前向作用不太显著,产业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研究对于天津市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has entered an important stage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have a special posi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city in northern China and a central city around the Bohai Sea, Tianjin'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strongly supported by relevant domestic policies. Many importa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concentrated in Tianjin,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service industry, especially producer services, has also made great progress. It has added vitality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ianjin. By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and understand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two. Is a necessary mean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novation, therefore,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work: first, using the system coupling model,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ex system of 4 primary indexes and 11 secondary indexes of producer service-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measur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ianjin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re in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ianji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lags behind tha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low to intermediate coordination in 2006.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should be accelerated. Based on the data of input-output table of Tianjin in 2002 and 2007, vector autoregressive method and input-output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adjust and upgrad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ianjin,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selecting the indexes of added value, intermediate input rate, intermediate demand rate, influence coefficient and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sta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can not be ignored, the structure of intermediate demand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producer services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rmediate input of producer services to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ow a trend of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However, the intermediate demand rate and input rate are not high, and the economic connection is not significant. Producer services generally promote other sectors more than services are driven by demand from other sectors, but the forward effect on manufacturing is not significant. 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industrial policies in Tianjin.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19;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明英;王永章;;浅析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启明;百亿元托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J];电子商务世界;2002年09期
3 周喜安;大力培育和振兴我国制造业[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于平;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年09期
5 俞国生;做好上海制造业的战略升级调研工作[J];上海工业;2003年04期
6 王战 ,王成焘 ,郭重庆 ,姚振强;专家学者谈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J];上海工业;2003年05期
7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8 舒萍;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产业再造的路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魏强,魏星,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许晓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杨屏;文化创意对制造业影响的机理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4 张丽娜;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撤离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邓泽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马超;我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3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王雪青;基于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总部分布的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李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绩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刘明朝;山东省制造业结构演进及效益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赵媛;青岛市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郭腾飞;浙江省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10 马长沙;广东制造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1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69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