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市场需求与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
本文选题:企业家精神 切入点:市场需求 出处:《财贸经济》2013年01期
【摘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因素很多,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创新发展的概念模型发现,企业家精神与市场需求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调研数据,对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因此,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培养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快"两化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从制造业分离,扩大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提升生产性服务的可贸易性,使生产性服务能够像制造业产品一样,实现专业化与规模化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novation of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by building the concept model of productive servi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 The paper uses the enterprise research data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novation of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
【作者单位】: 江苏教育学院经济系;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产业经济系;
【基金】: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以全球价值链引导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11AZD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以产业集群促进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发展”(10JJD790026) 江苏省高校哲社研究课题“需求规模、政府激励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2012SJB790013) 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研究”(CXZZ12_0005)的资助
【分类号】:F719;F272.9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谦明;;论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基于资源基础观的分析框架[J];改革与战略;2009年08期
2 吉富星;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J];经营与管理;2004年11期
3 鲁兴启;;科技创业家成长研究: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08年03期
4 苏方国;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永波;陈柳钦;;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其路径选择[J];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2 王艳;缪飞;;基于产业融合论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年02期
3 杨昭;于丽卫;魏凤;;农民创业资本、商业模式与创业绩效关系分析[J];北方园艺;2014年23期
4 陈秀丽;丁俊丽;;创业型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基于后危机时代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0年12期
5 鲁兴启;聂鸣;;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中的社会网络与创业资本[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1期
6 鲁兴启;龙丽娜;;科技创业家成长: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3期
7 杨俊;张玉利;杨晓非;赵英;;关系强度、关系资源与新企业绩效——基于行为视角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4期
8 彭华涛;;大学生与企业职工创业社会网络演化特征比较[J];科研管理;2013年02期
9 杨东升;;科技创业家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鲁兴启;于秀涓;;基于社会网络的科技创业者创业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鑫鑫;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卫星;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银花;澳门高等教育扩展的逻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磊;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的伦理精神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缪飞;产业融合视角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及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娟;美的厨卫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有松;基于创业制度环境一致条件下“社会关系”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杨兴时;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高佳丽;企业面向BOP的资源开发型商业模式创新[D];山西大学;2012年
7 张琰;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的寻优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何雅洁;社会网络视域下网络创业群体研究:绩效与影响因素[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张薇;高校科研团队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尹燕银;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移动数据业务精准营销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文红,李垣;企业家成长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11期
2 林南,俞弘强;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2期
3 郭毅,朱淼;企业家及企业家网络构建的理论分析——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观点[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4 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11期
5 姚小涛,王洪涛,李武;社会网络与中小企业成长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力秋;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企业家?[J];领导文萃;2001年10期
2 于青莲;;全面提升企业家的素质[J];乡镇企业科技;2001年09期
3 戴林;企业家、企业家行为与企业家精神研究[J];企业经济;2002年05期
4 任剑涛;两种视角:企业的企业家与社会的企业家[J];学术研究;2002年03期
5 潘承烈;企业问题归根是企业家问题[J];当代经济;2002年03期
6 ;企业家精神何以成稀缺资源[J];当代法学;2002年03期
7 陈颐;企业家精神能走多远[J];管理科学文摘;2002年08期
8 杨虹;略论价值观念的变迁与企业家精神的生成[J];湖湘论坛;2002年02期
9 汪丁丁;企业家的精神[J];今日科技;2002年03期
10 吕文慧;中国需要造就一批与时俱进的企业家[J];吉林财税;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植根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在2007企业家精神论坛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2 马蔚华;;中国转轨时期的企业家精神[A];200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黎江;;浅谈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先动战略[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王大刚;闫晋斐;;影响企业家成长因素的研究综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王成荣;;儒家伦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冲突与融合[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6 满慧;;浅谈我国国企企业家制度供给约束及企业家市场化[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楼明;;在西进中升华——企业西进中的企业家精神[A];与时俱进创伟业——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汇集[C];2003年
8 张晖明;范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企业家因素作用[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9 马新建;;关于企业家资源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王成;刘莉;;企业家精神与中国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宴华;解读企业家精神[N];中国电力报;2002年
2 崔军强 李杨;政府需要企业家还是企业家精神[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管籍;民营企业家如何管理创新[N];中国改革报;2003年
4 王伟;责任至上:企业与企业家的品格[N];中国化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楼聃;企业家精神意味着无私[N];中国汽车报;2005年
6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德法;论企业家精神[N];中国企业报;2000年
7 林左鸣;试论企业家的七种精神特质[N];中国企业报;2005年
8 主持人: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信力建;教师应该具有“企业家精神”[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吴岳;时代呼唤企业家[N];中国人事报;2002年
10 迟福林;企业发展与企业家价值[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慧;中国企业家心理与企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亮;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3 劳铖强;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任洲麒;多维分析框架下的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刘文华;涌现视角的企业家机会的生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雪;中国企业家成长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袁凌;中国企业家行为的制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8 阮德信;亚企业家论[D];四川大学;2004年
9 郑江淮;企业家行为的制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10 杨洁;民营企业家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启示[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全伟;企业家活动对企业生命周期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张竹君;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家社会资本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兴时;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朱静;甘肃省民营企业家创新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洁珊;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江淼;企业家角色伦理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海洋;基于势科学的企业家精神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9 邵周策;转型期中山市民营企业家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洪林;企业家行为规范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04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70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