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研究:基于DEA交叉效率方法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3 14:28

  本文选题:生产性服务业 + 融合质量 ; 参考:《商业研究》2014年12期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创新源泉,其本质体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本文运用仁慈型的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对2004-2011年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及27个省级区域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融合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战略性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高于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省级区域间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差异较大,大部分区域融合质量有待提高。
[Abstract]: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innovative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new era, and its essence embodies the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In this paper, the merciful DEA cross-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gration quality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China and the integration quality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27 provincial regions between 2004 and 2011. It is found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China is increasing, and the integration qua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producer servic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producer services. The quality of producer services integration among provincial regions is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integration quality of most regions needs to be improved.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AZD0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0317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产业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机制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IV-115
【分类号】:F224;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2 涂正革,肖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3 杨锋;夏琼;梁j;;同时考虑决策单元竞争与合作关系的DEA交叉效率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4 田家林;黄涛珍;;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基于历次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秀玉;;我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李俊;徐晋涛;;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的分析——一种非参数方法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周燕;蔡宏波;;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1996-200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王晓东;;中国煤炭上市公司生产率变化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王占益;;济南、青岛、烟台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涂正革;肖耿;;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on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growth: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n directiona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8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9 岳书敬;;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差距的经验研究[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10 师萍;韩先锋;;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同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效率演进——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彭中文;何新城;;空间集聚、技术溢出与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吴先华;郭际;阳毅;袁建辉;;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1995-2006[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潘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7 罗正英;汤玲玲;徐亚云;;工业企业的创新成效及其资金来源的激励作用——基于江苏省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8 刘艳;;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9 高凌云;王洛林;;进口贸易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10 何元庆;;对外开放与TFP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伶俐;公司治理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9 郑循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邹武鹰;贸易开放、链接溢出与中国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宋亚璞;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韩先锋;中国R&D创新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田文军;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收剑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莅铭;区域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科技进步贡献测算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王丽;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时春红;中国工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比较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石冠飞;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分解与驱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2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3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4 刘志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与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6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7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8 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8年12期

9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8期

10 陈伟达;金立军;;生产者服务业区域发展及其与其他行业互动发展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J];软科学;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浩;胡正明;;顾客获得资产的质量评价模型[J];东岳论丛;2005年05期

2 闫伟红;;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比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周波;张芳;;知识市场情境的知识质量评价模型[J];管理学报;2013年10期

4 孟晓;;SOA质量与测评为SOA应用保驾护航[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3年Z1期

5 游达明,曾萍;外商直接投资质量评价模型探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袁新平,田长春;营销质量评价模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01期

7 佟伟伟;;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比较分析[J];商业时代;2009年12期

8 张晔清;便利店供应商直送货品订货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5年04期

9 刘维妮;李育英;傅海威;;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J];新西部;2010年07期

10 刘铁;;硕士论文质量评价模型[J];价值工程;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国旺;;商贸业经济运行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天津与北京对比分析[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2 赵学锋;贾利军;张金隆;;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A];第10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徐宗昌;李勇;曹阳;张光明;;装备使用阶段质量评价模型研究[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4 刘艳;朱传红;刘良;乐虹;;医疗纠纷法医学尸检鉴定质量评价模型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质量:来自顾客的眼中[N];中国邮政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丽;网络用户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赵香玲;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郑滔;重庆市城市化质量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4 吴慧敏;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2年

5 言英杰;中国外贸增长质量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6 庄曾;考虑质量因素的模糊挣值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朱锐;新会计准则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7年

8 曹银美;基于用户感知视角的LBS应用服务质量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罗杨洋;源代码结构质量评估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4年

10 刘裕灿;经济服务质量的伦理考察[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92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792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0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