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及演化特征
本文选题:服务业 + 规模结构 ; 参考:《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0期
【摘要】:选择京津冀都市区、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数据,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分析并阐释了区域内服务业规模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服务业增加值数据构建的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判定系数显示拟合效果较好;②根据分维值比较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接近理想状态并且比较稳定,首位城市上海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发挥良好的辐射作用。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结构体系并不均衡,由于高位序城市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和惯性优势,目前的结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观;③北京和上海分别作为服务业的区域中心性城市的理论地位与实际较为接近,并且北京显示出明显的集聚作用,而广州的区域服务业中心性地位面临弱化的威胁。
[Abstract]:Selecting the value added data of service industr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area,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2000 to 2010, applying the law of position-scale and fractal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ains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ale structure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distribu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the value added data of service industry constructed by component 1 accords with the law of location-scale, and the coefficient of judgment shows a better fitting effect. 2 according to the fractal dimension, the distribu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scale is found to be better. The scale structure of service industr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is close to the ideal state and relatively stable. Shanghai, the first city, plays a good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ervice industry. The scale structure system of service industry in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area is not balanced, because of the scale effect and inertia advantage of high order city service industry, it is difficult to change the present structure status in a short time. (3) the theoretical status of Beijing and Shanghai as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of service industry is close to that of practice, and Beijing has obvious agglomeration effect, while Guangzhou's regional service industry centrality is threatened by weakening.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9)
【分类号】:F71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驰明;高雅娜;;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2 毕秀晶;李仙德;;上海现代服务业外资企业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1期
3 张利;雷军;李雪梅;高超;曾玮瑶;;1997-2007年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4 刘继生,陈彦光;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5 崔世林;龙毅;周侗;王丽琴;;基于元分维模型的江苏城镇体系空间均衡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2期
6 苏飞;张平宇;;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7 谈明洪,吕昌河;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8 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9 宋吉涛;方创琳;宋敦江;;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10 谈明洪,范存会;Zipf维数和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的关系探讨[J];地理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5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6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7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8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9 李继云;普希宁;;云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10 甘卓亭;马亚兰;周旗;程晓;;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宝鸡市马营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郜晓雯;刘涛;曹广忠;;长三角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叶立梅;;对北京旧城功能调整的认识和建议[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7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祖群;;廊道分合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的生态效应及启示——荆州古城的实证研究[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永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2 陈彦光;中心地体系空间结构的标度定律与分形模型——对Christarller中心地模型的数学抽象与理论推广[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赵静,焦华富,宣国富;安徽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及其调整[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4 李传武;张小林;吴威;;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沿江城镇体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5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6 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J];财贸经济;2004年01期
7 倪鹏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假设与验证[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8 李辉;我国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9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10 柯建民,陈森发;中心地理论的进一步探讨[J];城市规划;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芹;;山东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2 夏永久;;基于分形理论的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结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1期
3 张豫芳;杨德刚;张小雷;邓红涛;;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域空间结构时空特征研究[J];中国沙漠;2008年04期
4 刘琳;张正勇;李转利;;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体系分形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景宜;成爱芳;屈康庆;李谢辉;;陕西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李雪铭;倪玉娟;宋伟;;环渤海城市群人居环境差异性发展演变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06期
7 夏维力;李博;;陕西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8 张英辉;;基于分形理论的河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01期
9 刘源;刘培森;;成渝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10 史娟;王哲;陈宝燕;;新疆城镇体系分形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长云;;发展服务业与统筹城乡发展[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3 何传新;;泰安市服务业发展的思考[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4 ;第三章 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分析[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5 马庆斌;;群众性创业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7 韩景华;;世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孙丽娟;丁林梅;;加快老工业基地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赵慧娥;马源;刘志超;;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黄志龙;;中国传统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董晓勋;我市出台意见加快服务业发展[N];长江日报;2008年
2 林世雄;厦门:30条措施助推服务业发展[N];福建日报;2008年
3 本报通讯员 王峰 张磊 吕婷婷;市中区六大领域引领服务业发展[N];济宁日报;2009年
4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齐家滨;在危机中把握服务业发展机遇[N];济南日报;2009年
5 特约记者 张进 通讯员 段菲菲;钢城区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N];莱芜日报;2009年
6 中共惠州市惠阳区委书记 邓木林;对服务业发展高看一眼厚爱三分[N];南方日报;2009年
7 记者/张芙蕖;支持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出台[N];铁岭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周俊 记者 顾海燕;靖江1000万元引导服务业发展[N];泰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钱建虎 特约记者 徐志仑 滕树军;海陵16条新政力推服务业发展[N];泰州日报;2009年
10 民盟新疆区委会 张援朝;对乌鲁木齐市社会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建议[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蕾;中国医疗服务业政府规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任英华;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模型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3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炜;服务业集聚发展多极化分布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郭汝;我国中部地区小城镇合理规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徐方;现代服务业融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7 邵正光;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陈丽;基于复杂性的经济市场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高敏;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荣薇;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青;济南市历下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黄祖键;金融与服务业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3 曹跃群;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李郁璞;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玉山;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服务业的促进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牛瑞;制度环境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杨波;入世与中国电信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8 吴雪妮;中国转型期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1年
9 王欢;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郝立辉;河北省服务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84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88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