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天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及其演化规律
本文选题:生产性服务业 + 空间集聚 ; 参考:《商业时代》2014年26期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本文通过2003年-2011年关天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相关经济指标的实证分析,借助区位熵探究其空间内部集聚的特征,利用基尼系数的纵向比较分析整个区域集聚演化的规律,同时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进行了横向比较。通过一系列实证分析,认为关天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度伴随制造业的逐步集聚将继续强化,发达区域目前所呈现出的空间分散临界点,关天经济区还未到来,形成了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核心城市分层分级小区域集聚的空间格局。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producer service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levant economic indicators of the main cities in Tiantian economic zone from 2003 to 2011,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with the aid of location entropy. 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f Gini coefficient, the law of regional agglomeration evolu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horizontal comparison with Beijing-Tianjin-Hebei,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is also carried out. Through a series of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Guantian Economic Zone will continue to be strengthened with the gradual agglom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at the critical point of spatial dispersion in developed regions has not yet arrived. It form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entral city, sub-central city and core city.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系;
【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3C069)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4JK1039) 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ZK11012)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弗拉维·马丁内利;谢鲁涛;;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译丛;1993年01期
2 高运胜;;文献综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动因、模式与演化[J];国际商务研究;2013年05期
3 刘晓科;;区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机理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5 孙华平;;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演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驰明;高雅娜;;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2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3 雷宏振;潘龙梅;;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东岳论丛;2011年08期
4 刘周洋;钟韵;;广州传统服务业集聚的经济特征、空间形态与形成动力研究[J];发展研究;2010年05期
5 王岩;;浅议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J];消费导刊;2010年03期
6 翟运开;;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服务组织间知识交流及其效果评价研究[J];消费导刊;2010年03期
7 曹邦宇;姚洋洋;;美国城市群服务业空间布局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08期
8 刘军跃;王敏;李军锋;王伟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综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9 高志军;刘伟;徐旭;;航运服务业集聚模式的生成机理及要素研究——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思考[J];航海技术;2012年03期
10 池仁勇;杨潇;;行业集聚度、集聚结构类型与技术进步的动态关系研究:以浙江省制造业为实证[J];经济地理;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德军;刘阳;;发展服务业促进社会就业研究[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高运胜;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任英华;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模型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5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张清正;中国金融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贾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与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彦纳;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程佳;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周洋;广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杨永;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磊;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戴峰;西安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评价及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海燕;服务业利用FDI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孙天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10 陶文欢;城市化推进湖南省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2 胡霞;;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7年01期
3 陈前虎;徐鑫;帅慧敏;;杭州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8年08期
4 王晓玉;;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5 张凤杰;陈继祥;张立;;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扩散转让费博弈[J];工业工程;2008年03期
6 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6期
7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8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9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10 陈殷,李金勇;生产性服务业区位模式及影响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丽娜;;产业差异与中小企业空间集聚[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7期
2 郭嘉仪;张庆霖;;省际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的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年06期
3 徐敏;姜勇;;中国保险排除度空间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3年11期
4 刘斯敖;王君;;浙江地理网络空间集聚创新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10期
5 宋迎昌,武伟;北京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特点、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对策[J];经济地理;1997年04期
6 阮学金,张军;乡镇企业的社区性格和空间集聚[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1期
7 杞如福;;对外贸易空间集聚的理论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梁琦;空间集聚的基本因素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李江;贺传皎;;深圳工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分析[J];珠江经济;2006年12期
10 江激宇;张士云;;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外;李娟文;;基于新产业区理论的小商品市场空间集聚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娜;石敏俊;;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叶;孟浩程;;科技创新的空间集聚作用[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4 赵泰合;;浙江省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的均衡性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郑长德;;集聚与空间不平等——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6 曾昭法;左杰;;中国省域城镇化的空间集聚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空问面板数据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陈修颖;于涛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最新发展及空间集聚合理度判断[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于树江;戴大双;王云峰;;区域产业创新的集群模式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杜德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发展态势及空间集聚[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叶玉瑶;张虹鸥;陈绍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特征及其量化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袁华明 区委报道组 范建荣;空间集聚 产业集群 技术集约[N];浙江日报;2014年
2 刘建民 王蓓 吴金光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优化财税政策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N];光明日报;2012年
3 陆铭;上海人口密度偏低 人口规模偏小[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如何应对改革触发的深层风险?[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贾若祥;新区圈地再热 建设亟待规范[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6 冯现学;城市规划与城市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首席记者 崔晓农;长沙50个重点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继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及其组织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朱希伟;企业空间集聚与地区间专业化[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政新;物品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盛垒;外资在华研发空间集聚及知识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陶永亮;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4年
6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覃一冬;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盖翊中;IT业空间集聚、产业网络与厂商行为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展;基于多层面的中国空间集聚态势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2 黄晓峰;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光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宗茗;中部省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宏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过程、机理及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段艳梅;汽车工业研发机构空间集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根;增长极与创新的空间集聚[D];广西大学;2002年
8 曹灿;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09年
9 杨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柳林;交通网络集聚与产业集聚协整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85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88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