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本文选题:江苏 + 先进制造业 ; 参考:《商业时代》2012年30期
【摘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具体行业,并结合江苏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偏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在全球化视角下,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先进制造业的全球化程度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未能在二者的发展关系中起到关键作用。文章最后就此对促进江苏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industries included in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combines the panel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using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statistical method to carry out empirical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in Jiangsu Province is a major constraint: the degree of globaliza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an not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inall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in Jiangsu.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基金】:江苏大学2011年百项本科生创新计划项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719;F4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尚于力;申玉铭;邱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及其行业分类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余宙婷;舒华英;;营销视角下服务分类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赵德海;贾晓琳;;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外包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3 李普峰;李同升;;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其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4 易虹;叶嘉安;;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初期空间格局形成机理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1期
5 段江岩;刘立霞;;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6 孔令锋;;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年02期
7 张纯;张丽敏;周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因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刘佳;西安城市中心区生产性服务业分布与办公楼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段江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深圳模式比较及借鉴[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4 董晶晶;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华;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黄蓉;基于经济服务化和服务功能化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于璇;中国与欧盟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单陆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9 方玉金;基于组合评价法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域竞争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柏晓娟;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群毅;周一星;;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2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3 钟韵,阎小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3年05期
4 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J];统计研究;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华;朱启贵;;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中国部分行业的实证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2 黄立新;李玉娟;;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张瑾;陈丽珍;陈海波;;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4 赵洪生;赵云华;;2.5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突破口[J];苏南科技开发;2006年10期
5 韩坚;;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中国先进制造业体系完善的“黏合剂”[J];江海纵横;2010年03期
6 张益丰;黎美玲;;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重集聚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叶立生;;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扎实推动新淮安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08期
8 苏晓光;曹敬之;;江东区加快发展“二点五”产业的思考[J];宁波经济丛刊;2004年06期
9 陈永莲;;以集群方式推动江苏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4期
10 蒋希;李锦飞;;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张冉;;江苏省城市化战略回顾与差异化发展策略探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袁勤俭;;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英全;袁宝君;严隽德;陆晓辉;张庆;;江苏省市售保健食品标识的现况调查与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次营养资源与保健食品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5 朱震葆;;江苏省粮食周期分析[A];江苏省数量经济与管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A];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工——纪念中国化工学会成立80周年[C];2002年
7 潘文卓;缪启龙;;江苏省龙卷风特征和灾害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成就、问题与对策[A];江苏省遗传学会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金巨刚;周生路;;主体功能区土地协调性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立仁;;关于现代农业几种形态的思考[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黄建军;梅兰进军生产性服务业[N];泰州日报;2008年
2 胡虎;进军生产性服务业正当时[N];人民邮电;2008年
3 记者 肖新华;新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N];温州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李宁;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商竞相入驻江桥[N];东方城乡报;2009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保增长[N];人民邮电;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玉峰;生产性服务业拓宽天钢路[N];天津日报;2009年
8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佳元;水平不同 政策各异[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龚丹韵;回暖阶段上海如何加速转型[N];解放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芳滨;青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N];青岛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高运胜;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吴小巧;江苏省木本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郭忠兴;制度和政策因素对粮食供给的影响:以江苏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
10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俊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银莲;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若干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1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92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