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选题:生产性服务业 + 制造业 ; 参考:《统计与决策》2013年04期
【摘要】:通过运用上海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效应。更具体地,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异质性相联系。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贡献较大,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显著,而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Abstract]:By using the panel data from 1997 to 2009 of 27 subdivisions of Shanghai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ducer service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motion of Shanghai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More specifically, the influence of producer service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Shanghai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related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The transport, postal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dustrie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the financi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s industri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hanc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hree factor 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2ZS174)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课题(celap2010-ZDI-02) 2011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2011XAC008)
【分类号】:F719;F427;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编者之声[J];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2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3 洪水坤;;“十二五”规划与中国物流业发展机遇[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3期
4 王雅琦;祖会英;苗建军;;基于面板数据的长三角城市群利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师;2011年09期
5 肖文;徐静;;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经济升级[J];领导之友;2011年09期
6 刘炜;;宝鸡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J];才智;2011年18期
7 张文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地区制造业比较与评价[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孟雪;;反向服务外包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7期
9 朱长征;;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企业经济;2011年08期
10 郎咸平;;房地产魔方[J];新一代;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功玉;史卫;;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竞争力[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杰;崔维军;;基于熵权法的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4 巩在武;吴杰;;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及消耗总量趋势预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5 吴晓隽;高汝熹;杨勇;罗守贵;;上海大都市圈制造业空间布局及结构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朱道立;;国内外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综述报告[A];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中国物流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薛有志;刘素;纪鑫;;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行业特征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黄桂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和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行业数据的模糊聚类方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9 ;建立“网络仓库+24/48配送”物流服务模式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A];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10 ;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A];“创新模式、科学发展、汇聚共识、合作共赢”——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生产资料与商贸流通高峰论坛会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陈春艳;生产性服务业风生水起[N];解放日报;2003年
2 徐瑞蔓;制造业“转身”诉求与“金蓝领”路线[N];青岛日报;2009年
3 凌朔;美制造业重现增长 就业市场依旧低迷[N];经济参考报;2009年
4 记者 周建越;制造业回暖催生苏城用工需求[N];苏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皮泽红;广东推动制造业低碳化[N];中国工业报;2009年
6 驻墨西哥经商参处;墨制造业一季度新增岗位4.5万个[N];国际商报;2010年
7 记者 孙韶华;超80%反垄断案件发生在制造业[N];经济参考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宋斌斌;八成结案反垄断审查集中在制造业[N];中国工业报;2010年
9 吴蓉;制造业成为我市用人需求大户[N];韶关日报;2009年
10 罗煌 胡江 记者 高洁;南昌今年最缺制造业人才[N];南昌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咏源;基于组织学习的制造业生产系统知识传递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张阐军;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李燕;现代服务业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韩德超;产业协调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蒋荷新;我国贸易自由化的就业和工资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佳;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换路径选择[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程佳;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乔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建锋;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与增长动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于秀霞;生态关系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化与动态外部性[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李雪梅;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李孟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动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刘靓君;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1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03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