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17:28

  本文选题:生产性服务业 + 制造业 ; 参考:《地理科学》2012年02期


【摘要】:依据投入产出法,综合考虑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基于中间需求率确定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利用服务分配系数定量分析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特性,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对于资源型制造业,应该加大对资源的深度加工处理,增加其增值率和利润率,大连市的低技术型制造业和中技术型制造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于高技术型制造业,大连市制造业仍然缺乏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上分析,资源型制造业、低技术性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负反馈机制,中技术型制造业、高技术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正反馈机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尽量采取正反馈模式,以技术型制造业结构为主导。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put-output method,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y region, the category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Dalian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intermediate demand rate, and the industrial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Dalian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using the servic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er services in Dalian include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industry, post office industr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dustry, computer service and software industry, wholesale and retail industry, financial industry, leasing and business service industry,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industry,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s; for resource-based manufacturing, intensive processing of resources should be increased to increase their value added and profit margins. The low and medium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Dalian h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industry. For the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al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ill lacks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industry. From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ource-bas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ow-tech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re negative feedback mechanism.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re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an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ositive feedback mode is adopted as far as possible, with the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the leading factor.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LT2010057) 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0JJD790014)共同资助
【分类号】:F719;F427;F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闫小培,钟韵;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2 陈再齐;闫小培;曹小曙;;广州市港口服务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0年01期

3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4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5 唐强荣;徐学军;;基于共生理论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合作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2期

6 王法辉;胡忆东;;芝加哥制造业发展过程及区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0年02期

7 阎小培,姚一民;广州第三产业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1997年02期

8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剑辉;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罗若愚;奎屯城市经济活动的变化发展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王德章;;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构建和谐社会:以黑龙江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4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5 喻美辞;;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6 杨大庆;舒纪铭;来燕;;长沙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5期

7 蒋秀青;;山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8 胡晓鹏;;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统计及其结构优化——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9 胡霞;;产业特性与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2期

10 刘浩;原毅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行为模式检验[J];财贸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王德章;李龙;;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优化[A];服务业发展与创新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4 周国华;王岩岩;;服务型制造模式研究[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王珍珍;陈功玉;;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前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A];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olume 1[C];2008年

10 唐宜红;王明荣;;生产者服务、制成品出口与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优化[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3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丁永健;基于纵向关联的产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10 高运胜;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贺书岚;“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生产者服务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罗顺风;中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张巧玲;江苏设计产业与制造业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张杰;分工、生产性服务业与政府的作用[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3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4 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5 周岚;第三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1993年04期

6 徐从才;张涛;;信息化条件下生产者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水平提升——以江苏省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7 王季;郭媛媛;张晓松;;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07年05期

8 马健;产业融合与融合产品的需求增长——基于修正的Bass模型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02期

9 赵群毅;周一星;;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10 陈航;;海港形成发展与布局的经济地理基础[J];地理科学;198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宁涛;港口经济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2 王金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苏提出发展服务业五年目标[J];政策w

本文编号:2036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036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