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创造的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本文选题:生产服务业 + 价值 ; 参考:《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从价值创造的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问题,对我国经济实现战略转型升级和解决民生问题,不仅具有重大且长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演进的过程论述价值创造的三个阶段,即服务于工业制造的劳动创造价值阶段、服务创造价值阶段和客户创造价值阶段。通过各个价值形成及创造过程的机理分析,初步构建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从终端需求出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探索、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价值实现的客户创造价值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升级,必须深化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和产业规划、构建知识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带动作用。
[Abstract]:The study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reation is not only of great and long-term economic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value to China's economy to achiev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and to solve livelihood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ree stages of value creation from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that is, labor creating value stage, service creating value stage and customer creating value stage. Through the mechanism analysis of each value formation and cre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constructs the value exploration and value cre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based on terminal dem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Value transfer and value realization of customer value creation model. In order to develop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deepen reform,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industrial planning, construct knowledge innovation syste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鹏;;中国区域产业开放与价值创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2 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3 金碚;吕铁;邓洲;;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4 陈建军;陈菁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5 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6 丰志勇;刘瑞翔;陈燕;;长江三角洲城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3期
7 姜奇平;;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兼论企业的消亡[J];互联网周刊;2009年05期
8 喻美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珠三角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江静;刘志彪;;世界工厂的定位能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10 刘书瀚;天津服务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与综合评价[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立茹;周煊;;企业价值网络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弓志刚;李亚楠;;山西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整合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3 李鹏梅;李慧明;;复合产出、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与市场结构——基于企业个体行为选择的废弃物资源化经济学原理探析[J];财经论丛;2012年01期
4 胡际;陈雯;;生产者服务业对第二产业TFP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01—2008年省际行业面板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5 宣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4期
6 刘浩;原毅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行为模式检验[J];财贸研究;2010年03期
7 陈敬贵;李丽娜;;网络结构视角下天然气产业有机结点定位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8 鲍丽洁;;产业共生的特征和模式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
9 高明;李勇;;黑龙江省区域产业耦合机制及实证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石磊;王震;;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2000—2010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林清;;制造企业快递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宝兵;;产业共生机制下安徽大别山区旅游业发展研究[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卜华白;面向低碳经济的中国铅锌工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苌千里;河南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何国辉;中国省级区域造纸产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李素喜;区域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8 肖强;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饶品样;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刘洁;基于协同演化的企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卓飞;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条件与前景[D];山东大学;2010年
2 吴立军;河北省服务业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卢浩;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丽丽;基于Logistic模型的风险投资集群共生演化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亚楠;基于共生的山西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刘祺;山西省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段江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深圳模式比较及借鉴[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8 杜露萍;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炜;湖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段薇;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2 路红艳;;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基于产业互动、融合的视角[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3 刁慕蓉,庄丽娟;我国六省市服务业竞争力的总体评价及对策研究[J];财贸研究;2004年04期
4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5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6 裴长洪;;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时期利用外资政策目标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1期
7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8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9 张治栋;荣兆梓;;模块化悖论与模块化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10 胡晓鹏;;模块时代的产业结构:基于SCP范式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涤陈;开展服务经济研究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5年04期
2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湖南政报;2007年22期
3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J];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27期
4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J];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2008年68期
5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服务业提速计划的通知[J];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14期
6 王善根;;宁波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研究[J];经济丛刊;2007年06期
7 陈凯;;英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8 周宁武;邓洁;;浅析现代制造业的服务支撑体系[J];职业圈;2007年03期
9 陈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问题及对策[J];经济学家;2008年01期
10 马风华;李江帆;;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0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淑红;;基于价值链的体育产业结构解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2 黄烨菁;;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效应[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褚劲风;周灵雁;;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杨广;;中国服务创新障碍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郝军红;;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服务产业[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叶嘉安;;香港珠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之联系[A];提升珠江三角洲竞争力——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郝渊晓;张洁;周美莉;;创意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建新;阎羡白;龚星华;;加快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A];“我为宜春中心城区‘聚人气 促发展’献良策”征文活动论文集[C];2009年
9 李建新;阎羡白;龚星华;;关于我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可人;;服务业集聚区空间特征分析——基于浙江实际[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世鹏;除了观念,,还是观念[N];联合日报;2006年
2 张胜男;服务业 长三角未来第一支柱产业[N];证券日报;2008年
3 吴红萱邋孙昂;江苏服务业高新产业比翼齐飞[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郭怀英;服务业信息化:用制度支持速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5 杨勋 刘媚华;我市第三产业以品牌促发展[N];湘潭日报;2007年
6 记者 汪莹邋通讯员 李晓鹏 俞延丰 朱方红;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将达750亿元[N];嘉兴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春林邋杨忠厚 唐成选;壮大生产服务业 打通辽宁工业“增值”之路[N];辽宁日报;2008年
8 蔡逸 靳松;江苏服务业亮出四张“名片”[N];江苏经济报;2005年
9 吴学安;现代服务业发展亟待“加速度”[N];中国审计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锟锋;服务业与“微笑曲线”[N];青岛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婷;服务业跨国公司网络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盛维;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区位选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高运胜;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佘硕;制造客户视角的日本知识密集服务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骏;分时度假在会员制高尔夫俱乐部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王苑;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赵伟;北京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的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马世跃;基于价值链的包铝集团生产性服务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乘鹏;纽约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其全球城市地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沈光琳;沈阳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朱胜勇;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优势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周向宇;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D];湘潭大学;2007年
9 王文;论国际服务外包业与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唐松野;中国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00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10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