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影响的实证分析
[Abstract]: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the goal,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urban and rural data and tertiary industry data from 2008 to 2010 in 17 ci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17 ci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not synchroniz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82 to 2010, this paper makes a cointegration test on the indicators of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er capita added value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development. The increase of service density in Jina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development. There is no only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 in Qingdao. Therefor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Qingdao, Yantai and other cities should be optimized,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should be develop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成果“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机制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RKGA7027) 山东省社科联科研课题“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研究”(批准号11-ZC-JJ-03)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重点课题(山青院字〔2011〕50号)
【分类号】:F224;F719;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2 邹军,刘晓磊;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1997年01期
3 杨艺,庞雅莉;我国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5期
4 许宪春;中国服务业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5 顾乃华;李江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6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经济计量分析[J];统计研究;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大伟;;江苏服务业增长部门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信东;郑瑞卿;程芹;李光峰;;我国现代服务业统计范围演变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梁平;梁彭勇;;中国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林秀梅;臧霄鹏;;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服务业效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李燕;赵铁军;苏春宏;焦有权;;北京新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空间分异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赵成柏;;地区生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7 厉守卫;;影响浙江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8 李勇坚;经济增长中的服务业:理论综述与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系统性分析[J];财经论丛;2012年02期
10 曹志鹏;王晓芳;;商业银行支行绩效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瑞华;隋玉亭;;苏中地区内生型专业镇城乡规划一体化研究——以溱东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温锋华;吕迪;;系统规划理念下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实践与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朱学文;;濮阳市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5 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效率演进——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任天飞;肖彦花;;《资本论》中的服务消费理论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9 郑磊;;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政策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影响[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10 陈小卉;徐逸伦;;一元模式: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空间统筹规划——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焦克源;甘肃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茂奎;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运一体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韩中;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戴永安;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及其经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查祥德;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继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6 赵义超;几种城乡一体化评价模型及其应用[D];安徽大学;2010年
7 罗顺风;中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韩冰;金融产业集聚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冉冉;临潼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高菊;陕西省城乡生活一体化水平及模式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鹏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假设与验证[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2 李辉;我国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3 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4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5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6 李江帆;第三产业的产业性质、评估依据和衡量指标[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三产业专题组;;加速我国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1986年12期
8 郭克莎;;三次产业增长因素及其变动特点分析[J];经济研究;1992年02期
9 刘伟;杨云龙;;工业化与市场化:中国第三次产业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J];经济研究;1992年12期
10 胡庄君;;我国第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汉辉;侯军;;广东省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吉亚辉;祝凤文;;甘肃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庞芹;董翠翠;;济南省会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J];网络财富;2010年17期
4 张绍合;贺建林;;我国人口就业与不同产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07年05期
5 郭志军;李飞;覃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协整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1期
6 肖尧;林竹;肖生超;;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5期
7 刘军丽;;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年09期
8 唐红;陈元清;;天津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物价;2010年02期
9 李宏图;;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考察[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熊静;张书毓;;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以义乌市为例[J];当代经济;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杰;李廉水;;制造业创新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2 詹崇文;;西宁市第三产业与劳动就业问题的探讨[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3 吴易明;;循环经济与第三产业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4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5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姜莹;;上海产业结构变动与失业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7 刁永作;;第三产业与城市形象[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8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党兴华;张优智;;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基于1988-2009年的数据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高勇标;;深圳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广华 仲维明 许胜军;平阳寺镇 第三产业“活”起来[N];济宁日报;2006年
2 姜健;10种职业最抢手 第三产业仍担纲[N];牡丹江日报;2006年
3 记者 刘大毅;第三产业占固定资产投资“半壁江山”[N];辽宁日报;2010年
4 记者 田远进 通讯员 喻孝鹏;第三产业成为灵川经济新亮点[N];桂林日报;2009年
5 王建平 张祥;广东第三产业求职需求持续增加[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6 首席记者 侯冰冰;第三产业用工需求持续增加[N];鞍山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宇鑫;北京节能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N];北京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孙小林;上海大动作:“一主四副”新架构锁定第三产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记者 李小彤;第三产业是城市化人口的主要就业出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10 本报特派记者 哈欣;香港在津大力投资第三产业[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元;就业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王春雷;住宅市场价格泡沫及预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祝云;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万立军;后工业化时期矿业资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吴博;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冯伟林;现货与期货交易并存的电力市场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赵兴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蒲艳萍;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重庆大学;2006年
9 张雅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杨继生;综列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蓬勃;中国能源效率及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张锐;外商直接投资与山东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3 龚慧;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吕季;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胡江锋;股市理性泡沫的检验方法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钏;城市品牌定位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7 王晶;可转换债券与其基础股票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胡莹;我国货币替代成因及其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涛;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曾桃华;湖南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5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26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