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次产业TFP测度与经济增长分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non-parametric Malmquist index method based on DEA is used to measur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hree industries in China. The cointegration regression test for TFP of three industrie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is studied quantitatively and empirically.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基金】:2011年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研究课题(KT1067)
【分类号】:F224;F719;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博;田超;;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下);2008年12期
2 朱春兰;;进口贸易对技术进步影响:基于浙江的测度与分析[J];开发研究;2011年02期
3 赵新华;李晓欢;;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9年04期
4 王海峰;罗亚非;范小阳;;基于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的研发创新评价国际比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4期
5 林宪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与政策研究[J];求索;2010年10期
6 李云娥;;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8 蒲艳萍;;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J];统计与决策;2008年07期
9 王志刚;龚六堂;陈玉宇;;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秀玉;;我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雷淑伶;杜琼;;内蒙古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3 王岚岚;杨小琼;朱昊阳;;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J];数据;2010年03期
4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5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6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7 涂正革;肖耿;;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on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growth: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n directiona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8 傅晓霞;吴利学;;中国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决定机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反事实收入分布方法的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9 王耀辉;;中国公共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10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岚岚;杨小琼;朱昊阳;;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9 邓智团;;要素集聚技术进步与城市生产率——基于长三角16城市的实证分析(1978—2004年)[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10 姜莹;;上海产业结构变动与失业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方平;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键;萝卜生产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宗财;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罗新伟;区域物流与TFP[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韩文婧;地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外部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罗亮;陕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周亮;城市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万阳;我国高失业率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4期
2 徐志霖;;中国工业产业结构与企业技术研发行为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9期
3 魏作磊;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4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当代广西;2010年09期
5 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6 蒲艳萍;;转型期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市场化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6期
7 张晖明,丁娟;论技术进步、技术跨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张其仔;郭朝先;白玫;;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产业政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3期
9 周叔莲,王伟光;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10 邓翔,李建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玲利;科技资源配置理论与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向阳;卢艳秋;赵英鑫;马思思;;FDI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年04期
2 邵军;徐康宁;;我国城市的生产率增长、效率改进与技术进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3 曹建云;;广东现代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11期
4 张钦;赵俊;;1990~2007年中国矿产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0年10期
5 吕秀萍;;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Malmquist指数分析——一个新的视角[J];保险研究;2009年09期
6 吴英晶;;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呼伦贝尔乳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24期
7 钟念;吴先华;郭际;;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统计教育;2006年04期
8 李录堂;薛继亮;;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变化趋势研究:1980~2006[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陈培叶;陈云蓉;;湖南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析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1期
10 薛双喜;;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朱莲琴;;浙江省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立雨;党兴华;师萍;;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基于1987-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红伟;范大良;;中国转轨时期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8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天祥;;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子江;;基于TFP测算的我国渔业技术进步贡献评价[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晓 曾实 整理;我省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N];四川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雷斌吉;对照目标 找准差距 辩证施治[N];巴中日报;2008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陈韩晖 贾肖明;“广东服务”成经济增长主动力[N];南方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朱留宾邋记者 郝明雷;我市半年GDP首次超千亿[N];济宁日报;2008年
5 陈忠斌;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N];光明日报;2003年
6 晓风;胡鞍钢: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欧金玉 通讯员 赵顺涛;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增长[N];湖南日报;2010年
8 吴秋华;服务业首季投资增三成[N];苏州日报;2007年
9 记者 谭江琦;积极主动 争分夺秒 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N];四川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孙悦群;省城国民经济顺风顺水[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怡爽;制度视角的中印经济增长比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王军;河北省R&D活动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徐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邓宗兵;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李晶莹;我国人力资本不均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振名;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余利丰;金融发展与中国的TFP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凌;论专利·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D];新疆大学;2012年
10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红涛;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重庆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孟林;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评判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高国鹏;全要素生产率与内蒙古地区增长差异:1987-2007[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罗子川;现代经济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曾菊;泛珠三角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6 唐袁;我国省际空间要素生产率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许小雨;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8 刘承宇;基于人力资本和能源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比较[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英伟;研究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定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吴晓俊;创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5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33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