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Abstract]:In the end, the competition of industry is the competition of talents, especially the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China's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but its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is still at a disadvantage in the world.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personnel, intensify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promote the mechanism for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in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and form a high-quality army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ie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the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and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作者单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政府、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四维一体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研究(以常州科教城为例)(09SJB880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719;F27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戴文宁,林政;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改革与战略;2004年07期
2 葛金田;张伟;;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何骏;;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人才战略[J];上海企业;2006年03期
4 张鹏程,廖建桥;知识型劳动评估模型及有效性研究:工作测量的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华桂宏;[N];人民政协报;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青;;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核心产业群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2 宋文玉;;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3 路红艳;;基于产业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4 范丰臻;;第三产业与服务业的区别[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陈家海;;全球性城市的服务业结构与上海的远期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6期
6 郭天珞;;从常州动漫产业看文化服务业的发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刘启荣;;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服务业的发展[J];当代经济;2009年20期
8 宋立瑛;;论新兴工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中的战略意义[J];东北亚论坛;2006年06期
9 谷永芬;洪娟;卢立伟;;长三角都市圈服务产业的地区差异与地区竞争[J];当代财经;2007年09期
10 谷永芬;洪娟;;区域市场导向下长三角都市圈现代服务业的竞合发展[J];当代财经;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小平;;迈向现代服务强国的领军人才开发战略[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彩玲;龚新;;河南旅游立省的条件分析与战略选择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3 阮跃东;;河南旅游景区协同营销策略思考[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石秀和;张荣志;;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基于合肥市的实证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武云亮;刘坤;;现代服务业拉动安徽经济增长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燕;现代服务业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大群;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知识工作及其生产率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陈建华;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6 肖雁飞;创意产业区发展的经济空间动力机制和创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灵稚;现代服务业知识管理能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志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张毓峰;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汉政;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继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胡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许志军;发展云南服务业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庞松涛;山东省结构节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冯宝;沈阳市第三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凡伟;新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的创新[J];中国人才;2001年10期
2 刘志虹,廖继胜;高科技中小企业如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严先溥;产业结构升级亟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J];金融与经济;2005年03期
4 吕鑫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04期
5 刘刚,顾培亮;知识型劳动的度量方法与模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年03期
6 杨杰,凌文辁,方俐洛;关于知识工作者与知识性工作的实证解析[J];科学学研究;2004年02期
7 肖媛;知识型员工的劳动度量与考核方法探析[J];科研管理;2004年01期
8 邱立新,周田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余泽忠,温兴琦;试论企业薪酬管理创新[J];商业时代;2003年11期
10 赵小惠,张敏;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发展战略[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巧红;;高职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张会元;;初探校企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正常运行的有效措施[J];今日科苑;2008年16期
3 康建辉;马燕;;陕西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07期
4 喻燕;卢新海;;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10年01期
5 刘云建;潘凌理;;现代冶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李飞;张娟;;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12期
7 张环;孟江;次仁德吉;;西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西藏科技;2011年04期
8 陈宝玉;;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9 李萍;张力远;;我国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模式、途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10 郭舒;石张宇;梁波;;旅游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成松;刘昌明;许成祥;;走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道路——谈21世纪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许景辉;张成凤;;“引、育、管”式的电气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区颖刚;杨丹彤;;广东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机械教育创新[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何培玲;张兴丽;;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伟;缪秉魁;廖庆园;荆元;;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与探索——桂林理工大学地质教育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惠民;刘沧山;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刘月胜;;加快VTS设备维护技术人才的培养[A];2008-2009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C];2009年
10 凤磊;;中医医院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A];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三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晨光;艺术人才培养要有通识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文丰;福建教育迎接机遇与挑战 共探现代商务人才培养[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3 刘喜东;中国建设报社与沈阳建筑大学签署共建协议[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钟言;重点转向临床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王林强 特约通讯员 袁柏岭;为官兵量身打造成才路[N];中国国防报;2006年
6 记者 丰晓原;重视精品生产 加强人才培养[N];金华日报;2006年
7 记者 何勇;山东改革人才培养使用制度[N];人民日报;2006年
8 吴东升;开辟人才培养输送新渠道[N];华东电力报;2007年
9 王文;人生转折点上的柳传志:最希望得到人才培养奖[N];经理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殷雪静;2008年兵团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启动[N];兵团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文清;西部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及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李平;我国企业智力资本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王海勤;中国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张小红;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王欢苗;企业社区关系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李涛;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模式与交易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吴前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志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张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07年
4 梁栋;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5 段永建;山东省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贾立亮;理工类地方高校区域服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智伟;我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绍源;新农村建设中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94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39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