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8 12:16
【摘要】:本文旨在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中部六省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两者的协同关系以及所选外生变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为协同发展,但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弱,从制度层面上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其次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细分行业条件下,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次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需求不足,低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满足不了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需求。为此,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结构,改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整合制造业内部结构,提高制造业竞争层面;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的完美对接。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In this paper,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elected exogenous variables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from 2004 to 2010 in six central provi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 in coordination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ix provinces of central China, but the role of manufacturing in promoting producer services is relatively weak, and innov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from the system level. Secondly,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leve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oes not have enough high-end demand for producer services, and the low level producer services can not meet the intermediate input demand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fore, we should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structure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tegrat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level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nstruct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 realize the perfect docking between the social service and the manufacturing link.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CJL038)
【分类号】:F719;F4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2 何骏;;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与集聚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3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4 朱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产业集群关系的实证[J];求索;2011年12期

5 张志彬;张四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求索;2012年04期

6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8期

7 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进;徐谷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庄尚文;王永培;;商品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李小萌;忻展红;;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对加速产业增长的意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王亚男;;两化融合中我国制造业的机遇、挑战与发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陈颇;;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刘书瀚;宋明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8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9 喻美辞;;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10 蒋秀青;;山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高丽峰;王兴权;曲丹丹;;基于互动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3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周国华;王岩岩;;服务型制造模式研究[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蒋云龙;;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安徽经济的崛起[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益瑞涵;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晓玉;物流外包背景下市场导向、运作协同能力和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罗立彬;服务业FDI与东道国制造业效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贺书岚;“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生产者服务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蒋玉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吉昌,夏晴;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产业整合效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胡晓鹏;;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统计及其结构优化——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3 胡晓鹏;;中国区域产业开放与价值创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4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5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6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7 顾乃华;夏杰长;;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基于广东实践的分类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陈立敏,谭力文;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类法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9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10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怀英;;韩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J];中国投资;2008年05期

2 梁晶晶;黄繁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效果——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郭怀英;;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8年01期

4 魏江;周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需求结构及发展态势[J];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5 张秀芬;;浅谈辽宁提升产业结构的突破口——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10期

6 苏晓光;;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经济丛刊;2008年06期

7 张君明;;加快温岭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J];才智;2009年33期

8 吴建利;;武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J];学习与实践;2006年01期

9 韩晶;李沁;;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的战略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8年04期

10 罗松山;杨宏;;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投资战略[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飞;杜彦斌;;实施机床绿色再制造,提升西部制造业装备能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曾忠;季成;林辉;;ERP技术应用探讨[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风;;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贾建锋;赵希男;朱春红;;制造业管理者胜任特征的评价:基于个性优势识别的视角[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陶义平;;经济全球化带给机械制造业的思考[A];2003年11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余开朝;;制造业信息化规划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利民;;面向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的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金潜翔;;刍议西部制造业标准化管理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林一松;方平;郑时雄;;制造业中基于DSP的嵌入式智能控制器[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吴俊杰;;制造业顾客满意度测量三因素的分析[A];新世纪第一次中国ISO9000论坛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春 宦建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杜静 通讯员 冯勇琦 林斌 邹海强;投资成企稳回升火车头 全面复苏须仰仗制造业[N];海峡财经导报;2009年

3 记者 陈雪根;万通变身: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世杰;政策孕育制造业投资机会 2G与3G建设并行竞争激烈[N];通信信息报;2009年

5 邱海旭;制造业:电子商务的下一个拥抱者[N];中国旅游报;2001年

6 记者 李华;给西安制造业插上信息化翅膀[N];西安日报;2003年

7 赵彤刚;东方精选 重仓制造业[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庞东梅;莫让“中国制造”走下坡路[N];金融时报;2007年

9 魏涟明;北辰区将成天津制造业重镇[N];中国特产报;2008年

10 ;珠三角制造业用工需求比上季度减少4.68%[N];中国信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学花;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2 洪勇;追赶战略下后发国家制造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咏源;基于组织学习的制造业生产系统知识传递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张阐军;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俚君;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崔耀东;制造业信息系统应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7 刘彬;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张晖;FDI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美莹;湖南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田曦;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王于;安徽省产业集群战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4 张小兵;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D];南昌大学;2008年

5 刘刚;基于IT的制造业生产作业联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杨华;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制造业升级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张琦伟;制造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昱尧;中国ICT产业发展及其对制造业影响的经济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9 王松;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刘云鹏;陕西省区域性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93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393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d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