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对外开放门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效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07 07:35
【摘要】: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贸易开放度与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门槛变量,探讨了不同开放程度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产生外溢效应的差异。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on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producer service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Furthermore, by using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and taking trade openness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openness as threshold variab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producer services on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degrees of openness.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都市财政局;
【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2011ZR0124)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1C040) 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11工程”三期青年教师成长项目(211QN10070)资助
【分类号】:F719;F4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顾乃华;夏杰长;;生产性服务业崛起背景下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再检验——基于中国236个样本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2 杨玉英;;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年11期

3 邵敏;黄玖立;;外资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4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5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8期

6 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燕;;哈尔滨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2 庄尚文;王永培;;商品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4 喻美辞;;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5 张涛;伏玉林;;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中西部发展的激励[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6 王耀中;张阳;;国内服务业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7 丁宁;;零售商对制造商行使纵向约束的绩效——基于生产者服务视角的区域与行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8 郝斌;刘石兰;;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企业间关系结构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朱胜勇;;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OECD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分析[J];城市问题;2009年07期

10 顾乃华;;工业投入服务化:形成机制、经济效应及其区域差异——基于投入产出数据和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唐宜红;王明荣;;生产者服务、制成品出口与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优化[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3辑)[C];2009年

3 庄惠明;陈洁;;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基于31国模型的投入产出分析[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3辑)[C];2009年

4 徐虹;吕兴洋;杨永梅;;旅游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趋势及其发展战略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6 刘向东;;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冯晓玲;美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田敏;总部经济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韩德超;产业协调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倪晓觎;跨国公司FDI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张冀新;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李霞;我国服务贸易的要素收入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巧玲;江苏设计产业与制造业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李满桃;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刘美玲;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的现代物流业发展[D];湘潭大学;2008年

8 李丹;中国制造业内外资企业效率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李雪梅;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胡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空间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3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4 姜磊;王昭凤;;中国现代部门劳动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5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6 陈立敏,谭力文;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类法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7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8 高帆;;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一个实证研究——兼论地区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差距的关联性[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9 周业安;章泉;;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波动[J];管理世界;2008年03期

10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蔡f ;[N];文汇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2 唐强荣;庄伯超;徐学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5期

3 韩明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宁波制造业转型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4期

4 陈林兴;夏利颖;;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0年06期

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6 凌艳平;潘渊;;湖南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发展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张燕;段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管理观察;2008年18期

8 华中;康国定;周秀慧;;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CBD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9 许晖;邹慧敏;单凤玲;;外商投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产业互动和系统观的视角[J];经济经纬;2009年05期

10 陈昀;;武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功玉;史卫;;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竞争力[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杰;崔维军;;基于熵权法的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4 巩在武;吴杰;;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及消耗总量趋势预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5 吴晓隽;高汝熹;杨勇;罗守贵;;上海大都市圈制造业空间布局及结构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朱道立;;国内外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综述报告[A];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中国物流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黄桂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和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行业数据的模糊聚类方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8 薛有志;刘素;纪鑫;;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行业特征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建立“网络仓库+24/48配送”物流服务模式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A];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10 刘俊杰;;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功能转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雪根;万通变身: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戚一川;我市加快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N];青岛日报;2009年

3 记者 熊建;制造业PMI连续10个月高于临界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管克江 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 驻日本记者 于青;制造业强国重视技工人才[N];人民日报;2010年

5 记者 丁远;万科总裁郁亮:规模领跑价值不大 称要向制造业学习[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记者 张坤;我市制造业遭遇“招工难”[N];东营日报;2010年

7 王力;大力发展制造业物流[N];现代物流报;2007年

8 记者 张陆龙 实习生 陈央央;绍兴制造业用人需求走向高点[N];绍兴日报;2009年

9 中信建投;PMI创新低制造业加速萎缩[N];现代物流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亚彬 隋秀勇 河北日报记者 李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不畅的根源在哪儿?[N];现代物流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咏源;基于组织学习的制造业生产系统知识传递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张阐军;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佳;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换路径选择[D];同济大学;2008年

6 蒋荷新;我国贸易自由化的就业和工资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袁鹏;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与成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马小平;宏观质量管理与质量竞争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姚斌;基于福利分析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徐卓顺;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建模原理、参数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邸红娜;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刘薇;地区市场化进程对制造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蔡霞;关于制造业中新设计外购部件项目管理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曾娟晖;进口贸易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亚萍;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龚洋龙;制造业能源消费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曹晓超;中国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姚芳;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9 步晓明;制造业绿色产品集成评价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10 吴孔丽;武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03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403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