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基于产业融合的现代服务业与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以江苏常州为例

发布时间:2019-02-25 07:54
【摘要】:现代服务业与新兴产业建立良性互动的发展关系,对经济调结构、促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对江苏常州现代服务业与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现代服务业与新兴产业之间存在互为支持、互为配套的协作关系,地方政府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要坚持规划引领,注意产业政策的配套和产业均衡发展。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positiv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new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djusting economic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emerging industry in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It shows that there is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emerging industry.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persist in planning and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and emerging industries, pay attention to the matching of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
【基金】:2012年常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关系研究——基于复杂科学管理视角”(CR20129014)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719;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红娟;蒋涛;沈正平;刘海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2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10期

3 孙红军;戚建强;李红;;发展现代服务业,助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进;徐谷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陈颇;;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尹琳琳;苏秦;陈婷;;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9期

5 陈婷;苏秦;尹琳琳;;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关联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6 王德章;;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构建和谐社会:以黑龙江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7 王凌;孙林岩;冯泰文;;服务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8 刘园园;苏秦;陈婷;;陕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效益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9 吴得文;樊绯;刘源;;烟台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大庆;舒纪铭;来燕;;长沙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刘炳春;服务型制造网络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卢建平;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及战略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黄昭昭;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荣;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运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继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蒋玉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光罗;;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3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4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5 周振华;新产业分类:内容产业、位置产业与物质产业——兼论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6 刘志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与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7 李江帆;;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估依据与评价指标[J];经济管理;1997年08期

8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05期

9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10 蔺雷;吴贵生;;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J];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远;;总部经济大势渐成[J];经济;2007年11期

2 胡琦;资本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就业难问题与出路——对东北地区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3 遥远;;如何加强总部经济建设[J];连锁与特许;2007年11期

4 乜标;;城市群视角下“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研究——以浙中城市群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01期

5 陈延宏;;沈铁工业走廊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互动发展[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3期

6 钟云燕;;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年06期

7 李启平;;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的互动发展: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3期

8 张孝德;;经济增长新选择:培育新兴产业[J];浙江经济;2009年17期

9 赵意伦;;浅析西部城市中心城区互联网产业的现状与对策——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年17期

10 ;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服务业[J];宁波通讯;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依托三大支撑平台 打造现代服务业城[A];2011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资料汇编[C];2011年

2 李凤莲;宫小全;;基于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评价机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忠飞;;我国现代物流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关系分析[A];'2007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程大中;;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理论及来自上海的经验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5 王春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池国祯;邱文华;;充分利用国家可持续发展产业示范基地 推动龙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7 李咏涛;郝春;;日本循环经济的政府推进机制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8 李世泰;王庆;王富喜;宋彦华;孙海燕;;烟台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9 秦志飞;;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思路及对策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10 蒋永穆;;西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问题研究[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有之p,

本文编号:2429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429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c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