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03 18:41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本是制造业企业内部活动,从原先垂直一体化组织结构中分离出来而提供专业服务,目的是节约制造业企业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从产业互动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具有拉动效应。基于这一视角,文章通过构建一般经济分析框架对两者间的内在机理进行探讨。同时,以辽宁为实证分析对象,采用投入产出表,量化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引擎功能的政策建议。
[Abstract]: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an internal activit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hich is separated from the original vertical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vides professional services, in order to save the cos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dustrial intera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has a pulling effect o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this perspecti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 by constructing a general economic analysis framework.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Liaoning as the object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e input-output table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pulling effect of producer services on Liaoning'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to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gin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5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Y119) 辽宁大学亚洲中心课题(201109)
【分类号】:F719;F426.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2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8期

3 唐珏岚;国际化大都市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京燕;;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及提升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庄尚文;王永培;;商品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4 喻美辞;;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5 刘曙华;沈玉芳;;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创新;2010年06期

6 张涛;伏玉林;;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中西部发展的激励[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7 胡际;陈雯;;生产者服务业对第二产业TFP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01—2008年省际行业面板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8 王耀中;张阳;;国内服务业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9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10 丁宁;;零售商对制造商行使纵向约束的绩效——基于生产者服务视角的区域与行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志彪;;服务业外包与中国新经济力量的战略崛起[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2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唐珏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4 石秀和;张荣志;;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基于合肥市的实证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张前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赵霞;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蒋玉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朱翔;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2 陈立敏,谭力文;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类法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3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4 江静;刘志彪;;商务成本:长三角产业分布新格局的决定因素考察[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5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业与经济国际化:耦合性与互动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11期

6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刘志彪;经济全球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开放问题四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8 陈柳;刘志彪;;本土创新能力、FDI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艳平;潘渊;;湖南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发展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国家发改委的政协委员议国是[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8年02期

3 陈俞红;;外资对我国装备制造产业挤出效应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5期

4 王应红;;物流装备业走向繁荣[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6年09期

5 秦伟;;当务之急是自主创新[J];装备制造;2009年05期

6 张燕;段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管理观察;2008年18期

7 曾雁鸿;发电输变电装备制造业编制2005~2007年标准规划[J];电器工业;2004年05期

8 吴锋;;刍议装备制造业物流成本控制[J];物流科技;2010年05期

9 杨嵘;颜鹏;胡顺平;;陕西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7年33期

10 刘书瀚;宋明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仙娥;;基于“钻石模型”的陕西环保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万强;温晓丽;;发展高端物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亚丽;;低碳经济下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措施[A];2011装备制造业绿色创造 节能减排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陈亚丽;;低碳经济下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措施[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于兆吉;苏长海;晁娜;;基于AHP和PCA的辽宁省绿色装备制造业能耗评价体系[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6 任桂芬;王敬然;符家芳;;提高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对策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路甬祥;;致学会及工作总部领导的一封信[A];2009年广东先进制造技术(佛山)活动周文集[C];2009年

8 彭中文;何新城;;空间集聚、技术溢出与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田奇;;物流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A];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金成晓;王均恒;;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革文 通讯员 王鹏;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强力拉动肃州区就业[N];甘肃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纪生;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 深度创新助推低碳经济[N];中国冶金报;2011年

3 记者 袁开智;装备制造业应瞄准“绿色智能”产品[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包斯文;知识产权助力中国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王晓岚;节能减排装备制造业渐入发展机遇期[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认真贯彻国务院调控房地产市场各项政策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N];人民日报;2005年

7 记者 舒鉴明;发展装备制造业,全面推行标准化战略[N];东方城乡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何锦惠 通讯员 周建虹;为振兴装备制造业蓄势待发[N];科学导报;2007年

9 孙立平;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实施标准战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沈玮 李真;国务院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福君;比较优势演化与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彭建平;自主创新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白洁;中国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孔宪丽;转型期的中国工业增长及其结构性特征[D];吉林大学;2008年

5 高波;陕北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李绍东;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欣;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峰;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和区域产业创新力的实证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申斌;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4 卜晓燕;利用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朱添波;区域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互动关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6 郭立超;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平台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林丹;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8 吴天宝;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程仲华;珠三角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与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淑华;高新技术产业知识溢出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92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492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