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
[Abstract]: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engines to ensure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not contrary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will not only not affect the service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ls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ducer services,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t can provide service guarantee f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By constructing a quantitative model based on productive service marke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producer services can develop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propositions. Then,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producer services, and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lusions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教育学院经济系;河海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以全球价值链引导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11AZD00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课题“需求规模、政府激励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研究”(CXZZ12_0005) 江苏教育学院“十二五”规划第一期重点课题(Jsie2011zd01)“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人力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空间经济学的视角”(11YJC790150)
【分类号】:F71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2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2 江静;刘志彪;;商务成本:长三角产业分布新格局的决定因素考察[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3 高传胜;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与中国推进经济服务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经纬;2007年04期
4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基于长三角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1期
5 苗春阳;;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模式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4期
6 刘志彪;;基于制造业基础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刘志彪;;经济全球化中的城市功能变化与房地产业发展机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石秀和;张荣志;;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基于合肥市的实证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前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凯捷;分工与产业结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2 丁永健;基于纵向关联的产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毅;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2 赵芸;汽车产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袁立宏;基于界面分析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曹林峰;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吴昊;生产性服务业理论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于秀霞;生态关系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怀宇;生产性服务业与中心城市经济功能提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若男;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趋势预测与对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陈林琳;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覃利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赵玻;零售商市场势力及其福利效应[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3 陈立敏,谭力文;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类法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4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业与经济国际化:耦合性与互动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11期
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6 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7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8 赵蓓;产业群嵌入性和竞争力:计量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小雷;发达国家发展战略产业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莉芳;洪琳琳;郭玮;;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黄莉芳;黄良文;洪琳琳;;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3 韩娟娟;;河南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紧迫性及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4 胡振华;黎春秋;熊勇清;;基于“AHP-IE-PCA”组合赋权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5 蔡玉胜;;后危机时期的可持续增长[J];行政论坛;2011年04期
6 李英;杨明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7 陆国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梁军;;自主发展还是被俘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熊正德;詹斌;林雪;;基于DEA和Logit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J];系统工程;2011年06期
10 牛立超;祝尔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主导产业变迁的关系[J];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凯;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2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49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