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变迁研究——基于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09-07 12:19
【摘要】: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沿着产业组织和空间范围维度演进,为企业、城市、集聚经济圈和国家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形成单核或多核集聚、体系化集聚、集聚经济圈内部"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基于国家价值链重构的"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等集聚模式。我国城市要在关注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动态情境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区域间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图文】:

服务企业,集群式,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6期图1集群式价值链网络形成阶段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围绕核心制造企业的单核集聚或多核集聚中小型服务企业核心制造企业核心制造企业中小型服务企业中小型服务企业中小型服务企业……单(多)个供更加深入的认识。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产业分工协作深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和价值网链通过日益耦合所构建的集群式价值链网络,不仅是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载体,更成为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工具。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是特定地理空间因素与产业的生产及服务要素、资源有机结合,由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企业主体依托产业关联,进而在集聚过程中形成以竞争合作关系为基础的网络组织。这种基于专业化分工、由集聚在一定区域的企业所构成、显现产业链上不同功能节点关联状态的价值网络,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性产业网络组织。可以从两个维度进一步理解集群式价值链网络:一是产业组织维度,伴随着企业价值创造要素从物质要素升级到知识要素,价值创造源泉从有形物质拓宽到无形资源,价值创造范式从实体经营拓宽到虚拟经营,价值创造空间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2],由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集群式价值链网络历经了从线性价值到平面网络再到立体结构的演进过程,它不仅包括众多单一、单向的价值链,还日益表现出由不同层级主体构成的立体式价值网络结构。二是空间范围维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紧密的产业关联、不同的产业属性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协同定位、协同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的演进不断突破空间限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功能集聚区、集聚经济圈等经济空间,进而支撑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集群式价值链?

供应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模块


核”,,各类服务行业或企业由于地理集中而发生的竞争与合作,将引发集群式价值链网络不断重构,以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纽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反过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又会对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分工深化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其不断强化集聚的规模报酬递增效益,形成产业升级的累积循环因果关系。可见,处于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成长阶段的生产性服务业,将充分利用内部分工基础和专业化服务优势,注重与特定制造业集群的融合发展,形成符合该产业集群特性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构建与特定产业集群配套的体系化集聚,如图2。这种集聚模式不仅有利于克服价值网链原有的一些断链、短链等问题,更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在密切交互中不断获取新知识,提供新服务,从而促进集群式价值链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化集聚在空间布局上显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大型服务企业与中小型服务企业形成特定空间范围内的混合集聚,在信息共享、知识溢出的影响下,不断强化竞合关系;二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空间功能的整合与联动显著加快,专业化服务集聚区、多样化服务集聚区、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区等各类服务功能综合体或城市综合体(如中央商务图2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成长阶段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特定制造业集群中配套的体系化集聚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供应商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供应商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供应商上游服务区段(供应、研发、金融等)制造区段下游服务区段(营销、物流等)价值链条价值层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变迁研究·97·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财经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CJY062)
【分类号】: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促进制造业转型 发展制造服务业[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533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533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c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