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森林休闲产业的驱动力及发展对策分析
【图文】:
业。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该地区的产业结构[9]。可以说,资源禀赋对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扬州城市森林资源发展较快,最近几年中,,每年城市的森林覆盖率都有1%左右的增长速度。城市森林资源条件的改善为居民户外休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有利于居民身体健康及其活动的开展[10]。另一方面,作为城市森林休闲消费的主体,居民的需求拉动最终决定着供给结构的变化。城市森林休闲资源及其设施的丰富,增强了居民户外活动的吸引力。但居民对休闲的需求还受社会支持、交通条件、时间等[11]其它供给条件的影响。这表明,资源的快速增长只是为扬州城市森林休闲发展提供了要件之一。同时,政府是城市森林及其休闲设施的投资主体,城市森林休闲产业是依托公共资源而形成的。政府资金的紧张,往往使其难以满足居民对城市森林休闲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的迫切需求。而且,这些公共资源的典型外部性特征,使得资源禀赋的其它要素(资本、劳动力等)难以随着某一资源禀赋的变化而同步变化。资本的逐利天性与劳动力的回报等特征,使得在自由市场条件下,这些要素的转移十分缓慢。而公共资源的部分市场化,在解决其外部性的同时,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12]。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发展着组织和领导作用[13],因而,从居民健康需求与城市发展的要求出发,催化或推动资本等资源禀赋向城市森林休闲产业方面的转移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可以看出,城市森林休闲产业发展是在资源禀赋、需求和政策三种驱动力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城市森林休闲资源禀赋的变化是其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是城市森林休闲产业
但相较于作为公共资源,给城市居民所带来的身心健康收益来说是无法衡量。居委会和社区参与到城市森林休闲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工作中。在考虑居民的切实需求基础上,通过组织或借助民间团体或公益组织的力量对居民的休闲活动提供低收费性或公益性专业性培训,提高居民正确的休闲技能与参与兴趣。扬州居民具有较高的休闲意识,从其身心健康需要出发,应增强城市森林休闲活动的比重。可以通过居委会、居民小区的宣传设施,将城市森林休闲活动作为城市的一种文明休闲行为进行倡导。建议居民将传统休闲与城市森林休闲活动结合起来,会更加有利身心健康。通过对休闲方式、休闲的最佳时间、休闲活动之间的协调,以及文明休闲方式等内容的宣传,形成文明的城市森林休闲氛围。5.利用智慧城市系统,提升休闲设施及其环境建设水平智慧城市系统是借助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17],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智能信息系统,它主要包括智囊交通、智慧旅游等子系统。扬州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之一。政府可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优先发展与居民需求迫切的智慧公交、智慧电网等智慧系统来完善城市森林休闲基础设施与环境。通过城市信息网络,结合智慧交通,疏导瘦西湖等城中景点周边的拥堵,为远距离的景区动态性地提供车次数量,使居民到达远距离的景点更加便利。政府通过政策的引导,来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构建智慧旅游系统,通过智慧信息网络形成实时动态的基础服务系统。比如,居民通过智慧服务系统,不仅能够进行收费景点的网络预定,还能够实时获取各景点的人数、拥挤情况、举行的各种活动,以及景点周边的交通状态等,为居民更好地进行户外活动提供服务。同时,环保部门和相关参与者,可以利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GLB005)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2 任保平;公共资源的市场化:内涵、制约因素及其培育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3 蒋国政;张毅;黄小勇;;要素禀赋、政策支持与金融资源配置:产业转移的承接模式研究[J];南方金融;2011年02期
4 粟路军;黄福才;;城市居民近郊休闲市场细分研究——以场所选择影响因素为视角[J];旅游论坛;2010年06期
5 吴丽华;廖为明;;森林声景保健功能的初步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09年04期
6 叶清;焦鸿渤;孔萍;郭晓丽;李金华;肖金香;;现代城市气候特征和城市森林调节气候作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11期
7 翁锡全;何晓龙;王香生;林文_";李东徽;;城市建筑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和健康的影响——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新领域[J];体育科学;2010年09期
8 李芬;宋立中;王会;;扬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整合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林毅夫;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与经济发展[J];中国改革;1999年08期
10 肖建武;康文星;尹少华;;城市森林净化环境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以“国家森林城市”长沙市为例[J];浙江林业科技;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帅伟;姚辉;吴兵;徐雯;;王朗自然保护区亚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2 杨斌;余燕群;;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3 程寅瑞;张小平;;小气候对紫金山南北坡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康春鹏;;智慧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霍生平;苏学愚;;农村进城务工者身份渐变的内生型路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郑世林;张颖;林林;;北京市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困境与对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7 王方舟;;试论北京物业管理产业“智慧化”发展战略[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8 宁冬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9 周丰滨;蒋明;沈伟利;;产业自生竞争力及其理论来源[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10 周颐;周威;;基于产业自生竞争力的家具产业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霍生平;;农民工、准市民、市民——基于拉尼斯-费模型的农村进城务工者身份进化分析[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韦胜;;从城市规划管理的角度浅谈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建设[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登峰;黄庆德;戴强;;基于期权理论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投资决策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刘祖云;;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的意义与条件探讨[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蓉;夏洪胜;;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瓶颈及对策分析[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予川;王海燕;;基于物联网的中小企业智慧供应链框架研究[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7 周春华;禹银艳;;智慧产业概念、发展路径与政策研究[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明臣;城市森林保健功能指数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顾丽;金沟岭林场森林多功能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李自杰;所有权、控制能力与企业的权威性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杨维新;国际能源环境下的中国能源安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5 李庆;浅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陈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7 王治海;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8 吴珊;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品牌经济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初大智;对外贸易视角下我国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刘佳;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换路径选择[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清水;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董洪梅;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翔;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王在磊;基于物联网的铁路建设监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吴穹;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亚彤;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周月明;天山北坡山地森林空气净化功能分析及生态价值评价[D];新疆大学;2010年
8 向彦任;农业资源节约型技术创新路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杨帆;云南省经济追赶进程中的优势叠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程晓东;现代园林中声景观的设计与营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家贞;树木对改善市区生态的重要作用[J];安徽林业;2005年02期
2 关文彬,王自力,陈建成,张秋岩,汪西林;贡嘎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朱绍文,张立,孙春林;八达岭林场森林资源价值评估及生态效益经济补偿的初步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4 邵海荣,周道英;建筑物的遮阴效应及对绿化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5 毛端谦;习复芳;秦金瑜;张伟朋;;鄱阳湖区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兆峰;;旅游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张家界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7 刘梦飞;城市绿化覆盖率与气温的关系[J];城市规划;1988年03期
8 张永利;杨峰伟;鲁绍伟;;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9 高琼;李月辉;肖笃宁;胡远满;;沈阳市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芸;;加强扬州休闲文化建设的对策[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荣;;休闲产业应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J];理论导报;2000年12期
3 Navi;李宏;;2008,Spa客们好什么?[J];中国科学美容;2008年10期
4 张志;;王雅林:城市休闲是分阶层的[J];小康;2008年10期
5 郭亚莉;;发挥优势 做大做强休闲产业[J];共产党人;2009年11期
6 高洁;;广州即将步入水上休闲产业时代[J];船舶工程;2011年01期
7 汪毛毛;;试论我国休闲产业的理论研究现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9期
8 吉路;;台湾首次举办运动暨休闲产业展[J];北京档案;2007年09期
9 ;中国休闲产业经济大有可为——成思危在首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上的讲话[J];小康;2008年01期
10 徐茜;;杭州休闲产业链的整合研究[J];经济论坛;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德村志成;;日本休闲产业对海南休闲产业发展的借鉴[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姚凤梅;张毓渤;;发展休闲产业 促进经济增长[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东升;孙晓霞;;休闲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动力[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德村;志成;;基于休闲度假旅游的内涵漫谈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性[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树欣;;辽宁省休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赵娇;;城市休闲经济的理论基础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忠丽;李永文;郭影影;;论休闲产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8 肖霞;;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的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亚晶;;解读休闲经济[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琪延;;休闲经济与美丽经济[A];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2007美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楚风;中国休闲产业潜力无穷前景广阔[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崔春雨;休闲产业成拉动内需新引擎[N];中国财经报;2009年
3 陈立诚 魏其宁;博山区大力发展休闲产业[N];农民日报;2010年
4 黄鹤 翟倩;休闲产业蕴含巨大商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本报记者 马永亮 通讯员 齐效东;休闲热催生休闲产业[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6 鲁平;让百姓“玩”好[N];人民日报;2011年
7 仲新;世博会将带动中国休闲产业发展[N];中国质量报;2008年
8 游碧竹;试论中国休闲产业的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记者 何丰伦;主题乐园多“短寿”[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何丰伦;“半拉子休闲” 需深度突围[N];华东旅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晔;城市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王晓杰;马克思休闲思想及中国休闲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永福;我国休闲产业治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刘秀峰;我国网络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潘栋;潍坊市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杨琛丽;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毛冬宝;论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及其文化建设[D];中南大学;2002年
6 刘云飞;休闲,要娱乐还是愚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晓东;太原市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潘媛媛;我国休闲产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D];燕山大学;2010年
9 张明亮;天心区休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唐湘辉;长沙休闲产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0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54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