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产业集聚对教育回报与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08 04:42
【摘要】:根据马歇尔集聚效应理论,使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个行业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了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对工资的影响;之后,通过引入教育指标,进一步验证集聚对教育的工资回报的影响,这样区分了马歇尔集聚中劳动力市场共享和知识外溢对工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对教育回报无显著影响,但是却显著提高了本行业的工资水平,体现了马歇尔集聚中的技术外溢效应;相反,制造业集聚会压低本行业工资水平,但却显著提高了该行业教育回报,体现了劳动力市场共享效应。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工资的提高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荣;廖骏;;工资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转变的要求[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2 丁源;;基于刘易斯拐点理论视角对民工荒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年18期

3 郝文;;政府能给企业减负吗[J];企业文化;2010年10期

4 小方;;2011年毕业生薪情总体看涨[J];成才与就业;2011年Z2期

5 邵敏;包群;;出口企业转型对中国劳动力就业与工资的影响:基于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11年06期

6 柏培文;;工人工资决定因素前沿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2011年05期

7 张世伟;贾朋;周闯;;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8 张改枝;;加快山西省城镇集体单位改革,提高职工工资水平[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26期

9 罗传银;;涨工资与稳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J];长三角;2010年09期

10 刘厚俊;王丹利;;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六平;;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促进矿区全面发展[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曦;;我国行业工资水平差异现状及原因分析[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4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工资水平[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5 邱斌;潘凌燕;孙少勤;;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综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苏立功;张宏干;赵家廉;牛振良;;煤矿职工最低工资和津贴标准研究[A];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6年

7 尚长风;殷国玺;;不同成因的城乡失业及治理[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8 赖存理;金汝斌;;影响浙江劳动就业的因素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9 张智勇;;低廉工资、最低工资立法与农民工就业[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史龙祥;;经济开放对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2005年15个营利性行业的地区截面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申宇 张瑜;日本地方经济状况大幅恶化在华日企工资水平骤降[N];国际商报;2009年

2 记者孙鹏;金融业工资水平最高外企工资首次负增长[N];长春日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陈子凌;上海工资水平列全球第59位[N];上海金融报;2009年

4 杨太宝 牟永来;从“产业集聚人才”到“人才引领产业”[N];德州日报;2009年

5 牟萍;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工资水平不断提高[N];大连日报;2009年

6 记者 孟军;青海工资水平达到西部平均水平[N];青海日报;2010年

7 吴学安;“限涨令”难让垄断国企工资水平回归常态[N];经济参考报;2010年

8 刘静;本市工资水平全国第二[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1年

9 记者 兴乐;产业集聚效应带旺五邑[N];南方日报;2009年

10 本报通讯员 牟永来;德州:从“产业集聚人才”到“人才引领产业”[N];中国人事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芬;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8年

2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李利民;中外工业化进程中的工资水平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姚林如;产业资本形成与劳动力转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蒋荷新;我国贸易自由化的就业和工资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牛蕊;国际贸易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中国工业部门的经济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刘丽;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工资的调节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罗胤;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姗姗;中国工资调整指数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炜;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许宁;工资水平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D];广西大学;2007年

3 王环;我国工资水平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振宇;诸城市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谦;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0年

6 姜彦坤;“回流”背景下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范晓雪;中国农民工工资水平分析与发展趋势判断[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罗强;农民工工资水平影响因素及拖欠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林杰;新时期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伟;农民工工资水平测定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7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577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8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