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及其运行机制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垒;北京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比较优势及其应对策略[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张京成;刘光宇;;创意产业的特点及两种存在方式[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3 宋冬英;;创意产业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5期
4 喻翠玲;;亚太地区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5期
5 管宁;;创意产业及其组织形式[J];东南学术;2008年06期
6 万里程;孙健;;新加坡文化创意产业的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06年05期
7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年03期
8 约翰·霍金斯;石同云;;创意产业的核心因素[J];电影艺术;2006年05期
9 方军;;文化创意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10 钟惠波;;简论创意经济[J];福州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念之;创意产业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曹如军;大学专业二级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胡再华;数字内容产业特征、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阮毅娟;试论创意产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D];厦门大学;2007年
4 彭红英;中美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贾楠;创意产业的兴起及我国的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任秀琼;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珊;国外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及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曾伟;我国创意产业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2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64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