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下半叶,随着服务业发展越来越趋向知识密集化、技术密集化,服务业越来越显示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特征。世界经济无论是进入了后工业(服务经济)时代,还是新工业经济时代,服务业已经取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成为反映和判断该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以加快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我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双向互动发展是重中之重。 本文立足于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机制及其对策研究。首先,研究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分类、产生机制和经济意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经济的内在需求,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再次,研究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机制,从社会分工、价值链和经济生态群落等角度分析两者的互动机制,并划分两者的互动发展阶段及相应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法,从中间投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产业关联,指出我国两产业互动现状,并对比分析我国区域两者互动绩效。最后,文章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对策,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并行发展,完善两者的互动机制”的思路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促进两者的双向互动,提出两者的群群互动模式:功能性群群式和一体化群群式。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互动机制 群群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719;F424
【目录】:
- 第1章 序论7-16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8-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0-14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6
- 1.4.1 研究内容14
- 1.4.2 研究方法14-16
- 第2章 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理论研究16-27
-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和分类16-20
-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17
-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17-20
- 2.2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机制20-24
- 2.2.1 社会分工和制造业外置20-21
- 2.2.2 知识经济的内在需求21
- 2.2.3 经济结构调整内在需求21-24
- 2.3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意义24-27
- 2.3.1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经济学意义24
- 2.3.2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经济意义24-27
- 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27-38
- 3.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概述27-28
- 3.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研究28-36
- 3.2.1 基于社会分工的互动机制28-30
- 3.2.2 基于价值链的互动机制30-32
- 3.2.3 基于生态群落的互动机制32-36
- 3.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阶段36-38
-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联分析38-56
- 4.1 产业关联的理论基础38-43
- 4.1.1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含义39-40
- 4.1.2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40-41
- 4.1.3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41-43
- 4.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经济关联分析43-47
- 4.2.1 直接消耗系数43-45
- 4.2.2 完全消耗系数45-47
- 4.3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47-51
- 4.3.1 影响力系数47-49
- 4.3.2 感应度系数49-51
- 4.4 我国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绩效分析51-56
- 第5章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对策研究56-67
- 5.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路线56-57
- 5.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对策57-67
- 5.2.1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57-61
- 5.2.2 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对策61-63
- 5.2.3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63-67
- 总结和展望67-68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和参与的课题68-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亚男;刘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探索——以辽宁省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08期
2 林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罗勤;;武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6期
4 李伟庆;;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J];今日科苑;2010年16期
5 赵成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以江苏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周晓晔;高玉蓉;张丽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2年07期
7 王利;王亚宁;施桂珍;;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对策[J];价值工程;2010年25期
8 乔均;金汉信;陶经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1997-2007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9 胡树华;邓泽霖;王利军;;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基于投入产出法[J];技术经济;2012年12期
10 韩东林;曹晓禹;周冬冬;;中国高技术产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拉动效应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小萌;综合比较优势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郭东海;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创新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张少华;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李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王宁;辽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张瑞;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5 陈m"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淑娟;陕西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王浅;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8 张巧玲;江苏设计产业与制造业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张敏;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10 方芳;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66013.html